在每年的高考季的時候,總會出現關于不同的省份,高考難度不公平的爭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使不同的省份,由于人口試卷,省內教育資源的不同,考生的高考成績和考試難度也產生了相應的差別,其實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也存在不同地域考生的成績相差較大的現象。
在唐朝初年的時候,北方考生的水平是要略高于南方考生的,我國科舉考試的第一位狀元名叫孫福家,來自河北顧城,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而且有人統計過,在唐代近九成的狀元都來自北方。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導致南北方科舉成績差異那么大的呢?其實在魏晉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區一直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秦至西晉的首都設立在北方,而此時的南方被視為野蠻落后的蠻夷之地,但是在西晉永嘉之亂以后,北方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東晉南方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發展
文化的發展最離不開的便是和平和穩定,再加之宋朝時,我國的經濟中心完全轉移到了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帶,成為了富庶的代名詞。所以便有更多的金錢與精力投入到了教育當中
也正因此,南方的科舉成績遠遠的超過了北方,占據了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