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愚弄人的那天線上活動趙老師緊扣執教老師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以梳辮子對方式一步一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順下去或向執教老師提問,或談自己的想法建議,或啟發對方陳述自己的預設與實際教學的差異,思考如何調整預設改進方法。可謂具體而微。這其實就是“對話式教學”的示范。從參加研討的種子教師在對話框的留言看,似乎小姑并不比線下活動差。
我在穿插點評中說,“對話教學”事今天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的一個詞語,我知道老師們說的“對話教學”是指今天的課文內容,而非教學方法,有一種教學方法教“對話式教學”感興趣的老師可以關注一下。因為不是我的主場,也不是語文學科,所以沒有展開。鑒于有老師對我這個建議頗感興趣,這里簡單回應一下。
我在一篇文字中曾說過,簡單來說“對話式教學”是一種建立在平等、愛、謙遜、相信人的基礎上的一種平行的關系。要使師生間的對話充滿愛、謙遜、相信的關鍵是去除教師的權威。說簡單點就是,教師不是學生的上級,學生不是只能聽從于教師的下屬,而是一種“你—我”的對等平行關系。
我以為趙老師那句看似隨口一說的“你就像個大家長一樣”其實已經指出了教師在教“對話”這個內容時沒有對話意識,什么都急于替學生解決,而沒有鼓勵學生嘗試自己解決。
英國人彼得·沃利認為“對話式教學”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1. 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不僅僅是聽到學生所說的話就完事了(教師要保持開誠布公和誠實!當你沒有聆聽的時候,就不要假裝聽了。在課堂上存在太多容易導致教師分心的干擾因素,因此坦率地承認自己沒有聽到也沒什么大不了。教師完全可以為自己的漏聽而道歉,然后要求孩子們再重復一遍自己的答案即可。)
2. 鼓勵全體參與
邀請全班所有學生做出貢獻,并記住:被邀請做某事的人始終可以行使拒絕權。
3. 確保適當的問責制
適當地回應錯誤:要確保始終如一,以便學生們能夠在掌握知識能力的同時,預測教師將如何做出回應。如果學生說了有可爭議的事情,教師需要提供糾正所需的信息,并邀請其他學生與他們互動,以適當和尊重的方式為他們的回答提供理由。
4. 回應的權利和適當的考慮
如果有人批判性地回應了其他人的想法,請允許他們行使回答的權利。他們可能會增補信息,修改他們最初的想法或徹底轉變他們的想法。有時,教師的角色將是確保孩子履行其正確思考的責任,因為孩子有時會忽略對他們重要的反對意見。教師要溫和地把握這些時機并進行提示,例如:“那么,你如何回應F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