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學歷晉升這件事本身并不是剛需,但在學歷內卷和就業要求上漲等現實情況下,不管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是已經步入職場的打工人,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了考研,希望借此加強自身競爭力。
但作為學歷選拔考試,考研并不簡單,每年能夠順利上岸的人并不多。根據數據顯示,碩士研究生的錄取率大致停留在30%上下。
而且對于參加了2022年考研的考生來說,研究生考試的上岸難度較以往更高,很多考生都會面臨失敗的結局。
2022年研究生考試預測:大半考生或上岸失敗
其實之所以說過半的考生都會失敗,也是基于30%上下的錄取率來推斷的。因為作為學歷晉升的考試,即使每年高校都在擴招,但實際的招生人數是不可能會突然增加太多的。
而2022年考研的報名人數卻較上年增加了80萬,達到了457萬。在有限的錄取名額下,2022年的考研報名人數越多競爭就越激烈,上岸自然變得困難了起來。
另外,考研筆試合格率的難度提升也是考研難度變大的一大因素。眾所周知,只有筆試考過國家線的考生才有資格進入考研復試,才算是有上岸的可能性。
但是在已經公布的2022年國家線來看,各專業國家線分數的“大漲”都是攔在考生面前的阻礙。
和以往有增有減,基本控制在10以內的浮動幅度不同,這次的國家線除了個別專業未改變,其余都是有增無減,像是藝術、教育學分差甚至達到了14、15分之多,分數不夠高的考生就等于失敗。
而且除了筆試外,很多考生在復試和調劑的環節也會有被淘汰的可能。因為報考每個學校、專業的考生很多,在分數降序排列下,部分考生是沒法進入自己的第一志愿的,需要選擇調劑重新復試。
但在進行復試調劑時,如果掌握不好時間和第一手信息,調劑也可能面臨失敗,最終也會直接滑檔失去入學資格。所以對于2022年考研黨,想要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直接上岸,是極高的挑戰。
但是考研失敗也不是結束,考研黨們也應該早早做好接下來的安排,不讓自己的時間和機會被浪費。
錄取失敗后,考研黨們該何去何從
二戰考研
其實這是如今很多考研黨都會選擇的計劃,畢竟在大家看來,考研失敗主要還是成績不好或者準備不夠導致的失利和意外,所以再來一次的話,會比第一次更有把握,成功的可能性是更高的。
但考研二戰也是有風險的,大家還是得考慮實際的情況。如果成績差很多,或者是報考專業失誤、院校目標過高,這樣的狀況再次考試也不會好的。
而且不管是對應屆生還是工作黨而言,再復習一年就意味著“耽誤”更多的時間。如果有一定的資本兜底還好。但對于應屆生而言,二戰等于在浪費應屆生的身份優勢,如果再度落榜就不好找工作了。
直接就業
適當的放棄不是錯誤,對于失利的考研黨而言,在確定自己沒法繼續參考,或者參考也難以上岸的情況下,工作是最快最好的止損手段。
畢竟工作是可以賺錢的,賺錢才可以繼續生活,學歷也可以等到以后再晉升。特別是對應屆生而言,直接就業可以在公務員等職位錄取上更占優勢。
另外,有些專業其實就不適合考研,雖然考研考上了肯定更好,但像是土木工程、會計這樣的專業,工作的經驗也會帶動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