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結構性缺編是指區域內教師總量達到或超過規定的編制數額,而中小學校的實際編額不足或數量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出現的缺編問題,這樣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質量,尤其是在進行教師招聘的關口,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顯得更為必要。
近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委編辦創新管理模式,統籌資源配置,其中通過跨層級、跨地區統籌方式收回盟本級和部分旗縣市(區)3000余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預借給編制緊缺旗縣,并設立100名中小學教職工周轉編制以解決編制結構性缺編問題,提高教師編制資源的使用效益。
3000年富余教師編制的收回實際上就是對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中小學教職工“吃空餉”占用編制問題清理整頓的結果。早在2019年12月,中央編辦會同教育部、財政部、人社部就已經關于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出臺了有關政策意見,強調了人事和編制管理紀律。
2020年4月,江西撫州市臨川區清理整治吃空餉工作領導小組公布了192名在編不在崗人員解聘(辭退)名單,其中包括70名教師,這次江西臨川在全國的率先行動拉開了清理整頓這一頑疾的序幕。這次的內蒙古錫林郭勒收回的教師富余編制數量更多,影響更為深遠。
“吃空餉”是個老大難問題,需要像江西臨川那樣整治并落實到位,但近些年來,由于財政支出等方面的考慮,“有編不補”成為了一個新問題。今年以來,廣東和福建等省相繼發布通知嚴禁各地“有編不補”,內蒙古錫林郭勒收回3000名富余編制并設立100名周轉編制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