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新學期開學后即將過去一個月了,最近接到很多家長的電話,稱自己的孩子在中考中成績都非常優秀,但是上了高中之后,在才開始的幾個周中,就已經聽不懂老師的講解了,尤其是物理和數學,更是讓他們覺得,高中的課程真是天難了。
孩子上高中后,成績普遍下降,是正常現象,不必焦慮。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學生的構成情況不同。一般高中,特別是重點高中,學生來自上十所,乃至幾十所初中。經過中考憑成績上重高的學生,一般在原來的初中都是好成績,都名列前茅,在原來初中成績是佼佼者。
但進入重高,大家都是憑成績進入重高,起點都一樣,智商也差不多,原來在初中有優勢,現在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成績再沒有優勢,甚至成績有下降趨勢,這是正常現象,需要大家趕快熟悉高中學科的特點,調整學習方法,盡快適應高中教師的教學,讓自己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其次,學習內容的難度不同。高中教材的內容的容量難度,高中試題的難度系數相對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容量增加,課堂教學節奏加快,課堂訓練的難度加深,特別是考試試題的能力層次加深,學生剛進入高中,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因此,成績會有下降的過程。這需要學生配合學科教師,找到每門學科的特點,摸索出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三,學習方法的不同。初中階段,由于學習內容難度不高,學生處于年齡分化時期,好動,專注力不強,需要教師管得緊,手把手的指導。到了高中,教師一般將精力用在備課和課堂訓練上,很少進行組織教學,不能像初中那樣成天盯住學生。
因此,高中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律意識,學習方法以自學為主。如果不能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教師的身上,學習很可能不適應高中教學,成績自然掉隊。
第三,對成績的看法不同。學生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課堂學習成績的評價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例如,在小學階段,平均成績80分,學生很可能處于中下等;在初中階段,學生平均成績80分,可能處于中等。
到了高中,學生平均成績80分,應該處于中上等;因為平均成績達到80分,折算成高考150分,總成績就能達到600分,已經達到985、211大學的最后層次了。在高中,不要單純看學生的分數,應該看孩子每次考試在班上、年級的名次,重點看名次的變化,來判斷孩子的學習狀況。
剛進入高一,學生都有一個適應調整的階段,一旦適應了高中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快會恢復,家長不必太過焦慮。而且高中老師覺得,高一 第一學期尤為重要。
高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學期,為什么這么說,作為一個新上高一的孩子,應該如何規劃,作為過來人給大家幾點建議。
第一,個高中跟初中的知識結構完全不太一樣,高中的知識強度很大,內容很多,而且每一門都很難跟初中不一樣,初中可能有一門難,其他不難,他這個難度知識點會錯開,但高中是一上高一,接二連三全部上來嚇一跳,所以第一學期很重要。
尤其是第一學期的前兩個月很重要,你只要在這前兩個月把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搞定了,那么對于后面來說就很容易了,因為上高中的時候都是強度很大,但凡你有一個知識點搞懂了,其他人不懂,我跟你說,你可自信了。
女生也好,男生也好,都投來崇拜的眼光,這時候你的學習動力,我跟你說,他都不需要人管理,你就會主動學習,因為你生怕別人看不起你,所以前兩個月很重要。
你只要把這個自信心方法建立起來了,讓全班的學生都把你架起來的時候,還需要別人強迫你去學習嗎?
高中的學習時間如何分配?60%的時間花費在數學物理化學,這三門課程。其他的學科花的時間應該相對少一點。
尤其是文科類的,如果你一節課不聽,下節課你依然能聽得懂,自學好像也不會落太大,但是數理化你這節課不學,下節課還想聽懂,知識點門兒都沒有,所以大家就掌握了一個特點吧。數理化是在上下一節課之前,必須要把上一節課的知識點全部弄懂。
不搞懂,你這節課就聽不懂,你跟不上,因為我要用上一節課的知識點來講這一節課的知識,它是一環扣一環的,所以你要把時間分配好,你不要一門心思的全去搞文科,文科不學能考五六十,學了你也考七八十,差距一二十分,語文差距更小,數理化不學考零蛋,學的好的考一百三四,所以這個差距很大,這也是你如果把這幾門學好的話對不對,一分班你就分到好班去了。
好多學校都是一學期分班,你就逆襲,當你到好班去,你就被架起來了,你不學還不行,人家都覺得你很厲害,這時候想不聰明都難,你就會想想方設法把這個問題搞懂。所以,高一的學生,前兩個月,你應該找到你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出學習的興趣。否則你后面很枯燥,高中還有三年,你只要把這兩個月把握好了,后面真的迎刃而解。對此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