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問過你以下這些問題:
碳酸飲料打開瓶蓋后為什么會冒泡泡?
喝過碳酸飲料之后為什么會打嗝?
鐵欄桿上為什么會“長出”紅紅的東西?
食鹽放到水里為什么會慢慢“消失”?
電池為什么能讓玩具車動起來?
在我們看不見的世界里,有一門基礎學科——化學,正在悄悄的發揮它的神奇作用,剛才被孩子們cue到的各種問題,不過是常見的化學現象啦。但我們似乎又很難給小孩子解釋,因為一想到化學,立刻聯想出的就是晦澀難懂的化學式和抽象的元素表。當孩子問起,很多家長只能無奈地說:“等上了初中你就知道了。”而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已經受挫,而我們可能已經錯失了孩子化學啟蒙的最佳時機。
今天推薦的這套書,它創新性的以漫畫的形式,將化學基礎知識系統地呈現給5~12歲的小讀者們。在這套書里,沒有復雜的化學方程式,也沒有需要死記硬背的名詞解釋,孩子只需要跟隨漫畫里的主角一起進入有趣的故事,就能輕松叩開化學學科的大門。
整套圖書共8冊,分別是《分子和原子》《元素》《單質和化合物》《溶液》《奇妙的化學反應》《酸堿大戰》《氧化與還原》《南極化學之旅》。書中有12個主角——分子、原子、元素等擬人形象,帶領孩子探尋化學世界的奧妙。
書中所采用的擬人手法,很容易就能表達出抽象的化學概念,將微觀世界具象化,調動孩子閱讀積極性的同時,方便孩子理解。
比如開頭提到的那些問題,在書中是這樣呈現的:
△碳酸飲料涉及到溶解度的相關知識。
△鐵生銹的過程涉及到氧化反應。
△食鹽在水中溶解,涉及到離子的相關知識。
△電池產生電的原理,涉及到電子的相關知識。
其實化學知識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但對于化學這門學科的啟蒙,卻很容易被家長們忽略。課外讀物與課堂學習相輔相成,這一點我想廣大家長們都知道。一些課外讀物能讓孩子在課堂上更快地接納新知識,在學到相關知識點的時候也更容易理解。
很多孩子在小升初的階段會有很多不適應,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對于一些課程有陌生感。不了解,不熟悉,是排斥的根源——比如物理和化學,不少孩子初學起來一時間跟不上趟兒,久而久之越學越吃力。若是遇到這種情況再開始尋找課外補習班,更是費時又費力。這很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喪失理科學習的熱情。
所以,給孩子做理化學科的提前科普就顯得特別重要。不管是《這就是物理》還是《這就是化學》,這種以孩子喜歡的卡通漫畫形式,可以提前為孩子做好學科啟蒙,消除孩子對于這門新學科的陌生感,同時增加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將趣味性貫穿始終,幫孩子輕松越過“抽象”難關
為了最大程度調動孩子的閱讀熱情,有趣、好玩、容易理解是本套圖書的一大特點。將科學知識以漫畫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本就是一個難點,而化學這門學科很多時候探討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還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想讓孩子能看懂,并且喜歡看,更是難上加難。不過這套書利用擬人的手法巧妙化解了這些難題。
比如我們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在書中是這樣呈現的:
△隨處可見的分子,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就像在操場跑步一樣。
△用螞蟻和足球場的比喻來講解原子核內部的結構。
除了將微觀世界形象地展示出來,書中還將抽象的概念利用圖像的形式直觀地展現了出來。
比如,“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這個概念聽上去簡直是一個大寫的懵,但《這就是化學》用一個切糖塊的例子一分鐘就講明白了。
想知道化學變化的本質究竟是啥?來看看我們流水線工廠的生動案例:
化學相關的概念,比如元素的特點、名詞解釋等,到了中學時期大多是靠死記硬背,為了便于記憶,甚至會被編成順口溜,比如:
“我是氫,我最輕,火箭靠我運衛星;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
盡管這種辦法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快速記憶,但無法幫助孩子真正地去理解其中包含的知識。在這套書中,化學的許多基礎名詞和知識,都是通過生動的漫畫形式展現出來的,孩子接受起來十分輕松。
比如在這一頁中,生動形象的分子小人,能讓孩子瞬間就記住“熱脹冷縮”這個概念,同時還能弄明白這個現象的原理:
這套書中雖然只字未提復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但卻通過類比的方式,展現了化學方程式背后的含義。《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一冊,就巧妙利用了一場舞會來說明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出來是這樣的:
Na2CO3+CaCl2═CaCO3+2NaCl
是不是喚醒了中學時背化學方程式的痛苦記憶?而圖畫和擬人的形式,可以將化學反應的本質一目了然地展現出來。
你以為這套書僅僅是有趣?這套書比你想象的還專業!
可能有些家長朋友們不禁要問了:這套書總共能涉及多少化學知識呢?答案可能會超乎你的想象。
在內容編排上,因為是原創童書,所有內容都特別接地氣。為了讓《這就是化學》成為孩子們學習化學最好的敲門磚,讓這套書能夠無縫對標課堂內容,主創團隊米萊童書邀請了北京市育才學校化學高級教師、省級優秀教師亓玉田,參與全書大綱及文字內容創作。
《這就是化學》涵蓋了國內中小學階段必學的7個重要的化學主題,包括化學變化的本質、元素、物質的分類、溶液、氧化還原反應等,涉及到大約70%的小學初中階段會學到的化學知識點!孩子們在進入化學課堂后會驚喜的發現,這些問題,我統統都看過!
△初中化學目錄
作為一套寫給孩子的科普書,除了有趣以外,內容的準確性也絲毫不容馬虎。為此,主創團隊有幸邀請到了兩位化學領域的權威專家,對全書的知識內容進行審核把關。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維。
這是兩位專家為本書的推薦語:
引入思考檢驗教學法,故事后還有互動、思考和歸納
不要以為這套圖書只是簡單地羅列化學知識,從這套書中,孩子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能鍛煉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化學是一門強調實驗的科學,本套圖書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理解知識,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在講解中穿插了很多互動內容,而且題材全部來源于生活場景。比如發生在廚房里的:配制可可奶,能幫助孩子理解溶液的相關概念:
同樣是第4冊中加速食鹽溶解的小實驗,有助于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互動環節,每冊圖書都設置了一些思考題,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加深對書中知識的記憶的同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比如之前提到的鹽溶解的實驗,在最后一章的思考題里,孩子能夠利用前文出現過的知識解答問題。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除了之前出現過的研磨器,這里還出現了另一種研磨器,攪拌的工具也有好幾種,這樣的設置其實可以鍛煉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冊的思考題五花八門,分類題、選擇題、連線題、排序題,孩子們像是游戲通關打怪一樣,在做題的過程中也能充滿樂趣。
在每套圖書的最后,都有一個叫作“問答收納盒”的章節,相當于為整本書“劃重點”。這里對于全書出現的主要知識點進行了匯總,能夠幫助孩子歸納和重溫書中出現過的重點知識。
專業團隊編繪,人物、場景生動形象
能做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完美結合,專業的繪畫團隊自然也是功不可沒。整套圖書的人設、風格、配色、繪畫細節等方面都經過層層把關,在確保畫面的美觀、精致以及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夠契合書中涉及到的各個知識點。
01:00
化學人物造型草圖繪制過程
接下來,我帶大家簡單品味一下這套書的繪畫。
在介紹分子特性時,關于分子中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畫面是這樣的:
書中選用分子主角來做一些拉伸和擠壓的動作,具體表現抽象的引力和斥力。卡通人物的動作偏向中國武術招式,表情也生動到位,使得畫面更活潑豐富。在解釋科學概念的同時,充滿了童趣和美感。
在講解化學變化時,畫面是這樣的:
前兩格講的都是用擬人的手法表現化學反應的過程,所以在前兩格采用的底色也是相同的。而最后一個分鏡則總結了化學變化的本質。
在介紹化合物這個概念時,書中運用了一個類似變魔術的場景:
化合物小主角快被咸哭了的神態又可愛又好笑。在合成鹽的“魔術”中,他在碗中放入了不同顏色的小人兒代表氯元素和鈉元素,代替了化學反應過程, 讓畫面變得非常直觀。
這是介紹溶液性質的其中一頁內容:
溶液的性質之一就是能夠永久存在,所以書中就以恐龍來表示年代久遠。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流逝,溶液小人的胡須都變長了,但他們的性質依舊沒有變化。
溶液還有一個性質就是可以透過光線,這里的表現也非常直觀。手電筒的光束透過溶液的身體,照射到了后面的墻壁上。
整套書中,背景采用的是比較粗的線條,而化學主角們的線條相對較細。這樣的設置一是將角色和環境進行區分,二是避免角色太過于顯眼,打眼看過去全是各種人設從而忽略了其他細節。主角們的細線能讓整個畫面更加和諧,翻閱起來也更舒服 。
比如下面這一頁表現的是鐵釘生銹。在水分子和氧氣分子的共同作用下,鐵釘會生銹,而涂了油漆的鐵釘,由于隔絕了水分子和氧氣分子,所以并未生銹。這里表現的重點是鐵釘的對比,所以用粗線條進行展示。
裝幀與印刷
最后來說說這套書的裝幀與印刷,《這就是化學》整套圖書采用優質銅版紙印刷,確保圖片清晰,色彩鮮亮;油墨采用環保油墨,無毒無害,安全健康;裝訂方式采用鎖線膠訂,既不影響跨頁閱讀,又可確保裝訂的牢固程度,不易散頁。另外,全套圖書額外配備精美封套,方便整理與收納。
△封套實拍圖
△單冊實拍圖
△內頁實拍圖
總的來說,《這就是化學》囊括了化學的基礎知識點,用生動活潑的方式為孩子普及化學知識,是專業性與趣味性兼顧的科普圖書。它能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化學知識,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動手能力,是給孩子化學啟蒙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