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熊孩子,上個周末給同學過生日,信用卡刷了我一萬元!真是被這個熊孩子氣死了!”疫情“這個熊孩子,上個周末給同學過生日,信用卡刷了我一萬元!真是被這個熊孩子氣死了!”疫情期間,跟幾個同學在網上閑聊天,被一位同學的發言吸引,本以為是上網課的雞飛狗跳的事兒,結果她的一句話嚇了一跳。
同學的孩子我見過,今年上初三,帥氣,在同學們中間混得開,人緣非常好,小同學過生日,經常是要有人請客的,今天他請,明天我請,反正場合雖然不多,但很隆重。
每次出去聚會,都是提前申請資金,拿著現金也不會超標,這次聚會又要錢,恰好同學沒現金,就直接給了他信用卡,想著以前都是本本分分,這次也應該不會有事。
結果這次鬧大了,首先來的孩子多,半個班的男孩子都來了,其次,為了顯示自己的面子,同學的兒子選了一個相對高檔的地方,結果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但結賬的時候傻了眼。
錢再多,該到自己請客的時候也不能慫啊,于是心一橫,一萬多塊刷出去了。
還沒來得及跟熊孩子算賬呢,小區封閉,生活節奏一下子打亂了。也不能出門,同學只好問來了當時的人員名單,跟他們的家長商量,能不能AA啊,反正有點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意思,面子沒要成。
因為愛慕虛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最典型的莫過于莫泊桑筆下的馬蒂爾德了,那篇著名的《項鏈》說的就是這個故事,為了滿足自己在舞會上的虛榮心,跟朋友借了一條項鏈,結果項鏈卻不小心丟失了,為了還這條項鏈的錢,她付出了十年的代價,然而在十年后重逢的一天,她才悲催地知道,那條她借走的項鏈根本就是假的,是贗品。
郭冬臨的小品《有事您說話》,諷刺的也是一個愛要面子的丈夫,到處逞能,夸下海口,拖累得整個家庭為他遮掩,找面子,生活不得安生,然而他呢,口氣卻越來越大,即使是自己辦不了的事,也總是滿口應承:有事您說話。
要面子不是愛慕虛榮,而應該是內心尊嚴感的真實流露。靠的是實事求是和真才實學,沒有真才實學而總是夸夸其談,總有一天會落進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陷阱里,而只有表里一致,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即使自己不能幫助別人,也會倍有面子。
關于面子,您怎么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