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還記得之前,網絡上流傳過一張深圳普通中學老師的工資單,讓很多人羨慕不已。
基本工資加上津貼、績效補助,3月的應發工資高達26243元。
深圳的中學老師都尚且如此了,那深圳的大學老師豈不是能拿到更高的薪水?
然而,前段時間,一位深圳大學的老師,在官網的校務信箱中發了一封求助信,內容可謂是顛覆了很多人的想象。
他自曝,自己今年的實發工資分別為:一月2964.85元;二月3225.04元;三月1038.43元。
目前,生活捉襟見肘,既辦不起網絡,也買不起流量包,只能借鄰居的網絡來線上教學。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該老師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博士,而且已經在深圳大學哲學系擔任7年講師了,工資居然低得這么離譜。
北大博士,入職深圳名校當老師,結果竟月薪3000?這也太少了吧。
但事實上,很多了解這件事內幕的學生都出來吐槽:這個老師,拿這個水平的工資,一點都不冤。
這位北大博士,去年在學校的三年考核時被評為基本合格,要扣除工資8萬多,至今仍從每個月工資里扣,所以導致月薪這么低。
要知道,考核“基本合格”,意思是他在2000多名教職工中的排名是倒數第7名,相當于不合格,也難怪要被扣錢了。
考核評級,到底是依據什么來評價的呢?
第一,根據科研成果,該北大博士入職深大這么多年,僅僅發表過一篇論文。
第二,根據教學評價,這位北大博士堪稱“高學歷低情商”的典范,他也讓人再一次清楚地意識到:會讀書,并不等于會教書。
這位老師上課,說好聽點是比較“特立獨行”,說難聽點,就是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巨嬰”罷了。
首先,他經常采用不上課、只答疑的形式,導致學生們的參與感不高。
你不好好設計自己的課件,不想著怎么讓自己的課更生動好懂一點,而是隨心所欲、怎么想怎么來,學生又怎么會喜歡上課呢?
其次,他經常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地表達自己對哆啦A夢的喜愛。
穿著哆啦A夢圖案的衣服,課件PPT上有哆啦A夢已經是基本操作,這也都可以理解。
但在上課的時候也經常在黑板上畫哆啦A夢,連出考卷都出跟哆啦A夢相關,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要知道,你上的課是邏輯學課,而不是小學美術課啊......
甚至,有一次在上網課的中途,他直接扔下學生,自己跑去看哆啦A夢的視頻,這也太離譜了。
更過分的是,他經常不考慮學生的感受,用學生的期末分數來開玩笑。
感受一下他出的試卷的畫風吧。
期末考第一題就是,問他這學期畫哆啦A夢的次數是多于不畫的次數,還是等于、少于,這題的分值41分。
有學生因為答錯了這類離譜的題目,直接掛科,一學期的努力化為烏有。
學生來上大學,想要的是能學到知識、拿到相應的學分順利畢業,根本不care你喜不喜歡哆啦A夢好嗎?
捫心自問,你到底是在自嗨,還是在傳道授業解惑?
看了他,我總算知道,有些學霸,自己學得好不代表會教,教育是一門專業學科,專業的事要交給專門的人去做。
一個人不去鉆研自己所在行業所需傍身的技能,沒有職場競爭力,即使手里拿著鐵飯碗,也會喪失任何發展的機會。
有太多所謂的高智商“聰明人”,一生都沒有做好一件事。
他們陶醉在短暫或膚淺的過往成功里,失去了進一步向上沖刺的動力。
所以將自己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讓自己的人生變成了“高開低走”,令人唏噓。
而真正能做出點成績的頂級高手,往往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不斷在自己的領域里探索、學習、汲取新知。
有了時間的沉淀,才成就了他的極致優秀。
最近看了日本的“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的故事,很受啟發。
早乙女哲哉,在東京開了一家天婦羅專門店,與“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并稱為“江戶前料理三神”。
他說:“光是面對一種天婦羅食材,我大概就能萌生出200到300種不同的想法。”
比如說炸蝦,一只蝦一定要切成半,分開炸,一為蝦頭,一為蝦身。
因為蝦頭的殼比較硬,需要炸久一點;而蝦身的殼則比較薄,不能久炸。
早乙女還長期摸索,重復試驗,終于測試出了讓炸蝦味道最好的技巧:
炸24到25秒剛剛好,這時候撈出,蝦肉里有一種甘甜味,時間再久就沒有了。
比如炸魚,每塊魚肉可以分為比較厚的,和比較薄的,厚的炸久一點,薄的炸快一點。
而同一塊魚也有魚皮和魚肉之分,魚皮有韌性,比魚肉更難熟,但這一塊魚又是一個整體。
早乙女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在魚皮上抹的面粉少一些,魚肉上抹的面粉多一些。
這樣同樣一塊魚下油鍋后,不同部位的受熱強度是不一樣的,就能做到魚肉和魚皮炸得剛剛好。
像早乙女這類人之所以能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的專業主義。
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你要想不被替代,就需要成為某個領域內的高手和專家。
還是那句話:“復雜的事情簡單做,你就是專家;簡單的事情重復做,你就是行家;重復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
愿我們,都能選對適合自己的賽道,不斷深耕,獲取長久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