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說大學和高中相比較,哪些變化比較明顯,那么寢室對于學生們的意義,肯定能算得上是其中一個,高中時,學生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里,寢室就真的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
到了大學之后,寢室對于大學生而言,更像是自己獨自在外求學時的一個“小家”,是自己的一個“避風港”,而室友就是自己選擇的“家人”。
但是大學時的室友來自天南海北,每個人可能都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個性,這樣一群性格迥異的學生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難免會需要一些時間去磨合。
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那么順利找到互相契合的“家人”,但在寢室生活得是否開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四年的生活質量,所以“人性化寢室”的概念就被提了出來。
南開推出“人性化寢室”,可以按照性格分配,夫妻還可以申請同住
明明已經到了深夜,可有人還在煲電話粥,搞得寢室其他人都無法入睡;自己剛買沒幾天的生活用品,沒有任何人和自己打過招呼,就已經空空如也;有的人喜歡早起,而且只要一起床就會攪得誰也睡不了。
這一幕幕不知道大學生們,是否有些熟悉,因為大家的個性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這些問題真的是特別容易出現,每當這個時候,可能有些同學就會在心里暗暗思量,為什么遇不到和自己習慣一樣的人呢?
而南開大學則是率先把學生們的想法付諸行動,同學們可以把自己的作息時間,作息習慣等分別列出來,同樣生活習慣的可以住在一起,這樣室友之間也能少了一些磨合,生活在一起也能更加融洽。
南開大學除了考慮學生的生活習慣,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政策就是,如果學生在求學期間,領取了結婚證的話,還可以憑結婚證申請同住。
不少網友看到南開大學的“人性化寢室”,紛紛表示,“又是別人家的大學”,“羨慕這兩個字我都已經說膩了”,“告訴我干什么?告訴給我學校啊”。
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分配方式有些“小題大作”,但是筆者卻是“舉雙手贊同”
雖然大部分同學都十分羨慕南開大學這樣分配寢室的方式,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這樣是不是有些太小題大做了?”,但是對于這樣的分配方式,筆者卻是舉雙手贊成的。
有時候,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這些其實本身也沒有完全的對錯,不能因為一個人喜歡早睡,就覺得晚睡錯,所以,與其去想著改變誰,不如直接去選擇志趣相投的人。
本來大學的意義,就是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如果真的把精力放在處理人際關系,互相遷就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不也是一種浪費嗎?有更好的方式去度過大學何樂而不為?
所以,這樣分配寢室的方式,希望未來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大學能夠效仿,讓學生們有機會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家人”,而不是讓自己的大學里充滿遺憾。
寢室里也有“潛規則”,想要彼此之間的相處更融洽,還要“三省吾身”
拋開個人的生活習慣,其實有些行為是同學們完全可以有機會避免的,比如,室友幫忙帶飯或者大家一起出去吃飯,一定要及時地把自己應該承擔的那部分錢轉給室友,不要一拖再拖,最后可能一不小心就給忘記了,可能自己是無心,但是不好的印象就這樣留下了。
另外,室友之間在不夠熟悉的時候,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界限感,雖然你們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日子里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但是朋友之間的感情也要循序漸進,在合適的階段做合適的事,這樣友情才有可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