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羨慕于高處的風景,卻未曾想過攀登本身就是一件人生難事。
之前北大屠夫與清華保安的故事曾讓無數人動容,作為國內頂尖學府的學生,他們本該像其他人預想的那樣,人生皆是坦途,但現實給予他們的并非是事事如意,甚至于最后做起了讓許多人嗤之以鼻的行業,屠夫、保安等等這些本不需要過多學歷要求的行業里,卻開始迎接新的人群。那么,學歷能夠帶給我們的會有什么?數年的苦讀卻兜兜轉轉歸入人生平凡,或許這是別人的心之所向,但教育本身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思考。
盡管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在近40多年的現代化發展中取得了迅速的進步,但不可避免的是它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教育公平性、學習時效性以及專業適應性等問題都讓人們不斷反思。而且隨著科技水平的發展以及各種現實因素的推動,對于學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此前作為香餑餑的本科生,到了今天研究生都已經充斥于社會諸多方面而顯得價值不在。但還有一些人抱著所謂的科研理想,在追求學歷的路上艱難爬行,博士在中國數億人口的國家里,依然是一個十分有限的群體。
現在的博士不好畢業,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不僅僅學習時限延長,而且一些高校還提高博士畢業標準,在自己學校老師幾年都達不到要求的現實里,卻要求博士去完成,進而導致大量的博士郁郁寡歡,成為了科研這條道路上的陪跑者。很多人質疑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放棄了一顆科研之心,可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學術環境讓他們在這個復雜的學術圈之中步履維艱。
這些天關于一位浙江大學博士生的消息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讀博8年未能畢業,最終選擇兼職送外賣度日生活。這樣的消息確實讓很多人難以理解,首先浙江大學、博士生等身份,都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是為何他卻活得連普通人都不如,只能在這人世間艱苦度日。
據《中國教育在線》所公布的信息顯示:2003年中國博士生的延畢率為46.5%,2012年時突破了60%,到了2018年時達到了64%,這樣的比率是十分可怕的,這意味著每年一百位要畢業的博士生里面,只有36位能正常畢業,而且博士學習期限延長,各種壓力都施加在博士生的身上,所以很多人調侃,博士生基本都是禿頭,因為他們承擔了太多的壓力。
當然如果認為這位浙大博士生的履歷平平無奇,實在想法太過簡單了,至少在正式讀博之前,他的人生也是別人家的小孩。
這位博士生名叫孟偉,2014年考入浙江大學。關于浙江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的實力,我們不必多說,它依然是諸多學子心中的殿堂。在浙大就讀期間,孟偉便進入了控制系卓越工程師班、竺可楨學院公共管理強化班,獲得了竺可楨榮譽學院畢業證書。竺可楨學院作為浙大專門培養頂尖人才的基礎教育學院,一直是浙大的王牌,從中也走出了不少的學界優秀人才,因此竺可楨學院在全國有著極大的名聲。孟偉能夠從竺可楨學院畢業,至少能夠證明其在本科階段的優秀。
在大三的時候,孟偉獲得了保研資格,一個是中科院,一個是浙大本校,兩個都是十分好的選擇,最終孟偉還是選擇了浙大本校,懷揣著對于科研和人生理想,正式走上了人生新的進程。而且孟偉在浙大獲得的是直博的資格,這樣他的學習年限就要比別人短一點,但同樣也有很大的風險,如果博士不能畢業,他擁有的學歷只是一張本科證書。
按照正常的學習規劃,2014年入校,他的博士畢業期限應該是在2019年,但是因為沒有具體的科研成果,所以一直到了2022年,他始終難以達到博士畢業的要求,也就是說他已經延畢了三年。
在直博期間,孟偉在學校里也展現出了一定的能力,獲得了不少的嘉獎。求是學院研究生兼職輔導員,G20峰會優秀志愿者、浙江大學十佳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浙江大學優秀黨員、浙江大學十佳大學生……這些額外的身份都顯示了孟偉在讀博期間的不平凡經歷,要知道每年在學校評選出“十佳大學生”,本身就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人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那么為何這樣的人卻始終難以完成自己的博士學業呢?
在浙大讀本科期間,孟偉嘗試過創業,申請留學,但最后還是選擇了科研,他認為自己還是喜歡做科研的。
據孟偉自己所說:“當時就考慮好了,直博是有風險的,有可能會延期畢業,甚至畢不了業。但作為追求學術的博士生來說,在某個學術細分領域,有了一點微小的突破,哪怕這個突破對社會沒有直接的用處,這也是很有意義的,這是做學術的意義所在。”在選擇直博之前,他也做好了諸多的準備,這個時候的他還是有著一定的科研理想的。
但對于自己讀研期間的經歷,孟偉卻表示并不理想。按照他的解釋,研一、研二的時候,一般直博士生的任務就是繼續學習,打好學科基礎,為更進一步的研究做好準備,尤其是能夠完成博士期間的突破。
但這樣的規劃,據他所說,導師的安排并不是十分合理。
據他回憶,在讀研一開始,導師就安排他指導本科生參加全球的自動化挑戰賽,這項工作結束的時候已經到了研一的下半學期,根本沒有機會卻給自己打好基礎,也難以為自己制定讀研期間的科研規劃。除此之外,他還參與了導師的8個企業和政府的橫向課題,其中負責的有6個、部分負責1個、參與1個。雖然這樣的經歷讓人十分羨慕,很多人連參與項目的機會都沒有,而他卻能有如此多的項目支持。
但是對于別人的羨慕,孟偉卻表示:“這些事情對我的研究其實沒有什么用處。這些橫向課題,給碩士研究生做一下,是有利于他們今后找工作的,對博士生意義不大。”孟偉說,“我曾經跟導師說過幾次,不想做這些事情,但導師說剛開始大家都要做這些橫向課題。后來我也不找導師說這個問題了。”
按照孟偉的解釋,是因為在讀研期間,導師安排了太多的項目計劃,而這個項目本身對于他的科研計劃是沒有益處的,反而還會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對于孟偉的這個說法,網絡之上也有一些人表示了質疑,其中還包括他的部分學弟,對他的讀研經歷進行了闡述,尤其是認為他在讀研期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做社會工作,與其說是項目耽誤了他,倒不如說是他自己耽誤了自己。兩方的言論各有一定的道理,在這里我們也無需辯駁兩者的真實性,只是想要闡述這位博士生的無奈。
至于為何會選擇送外賣。孟偉講述了自己的另一段經歷。2021年6月4日,夢偉的小孩出生,但10天之后,醫院卻下達了病危通知書,診斷為爆發性心肌炎,在ICU里待了整整兩個月。
但是當時他的妻子剛剛完成生產,也是一個需要恢復的階段,所以在醫院之間陪護孩子的任務自然是需要孟偉來完成,當時的他睡在車上、睡在醫院的走廊里,總之一切就是為了省錢而生活。而且小孩因為治病的花費十分高,平常動輒每天的醫藥費會達到數萬元,依靠著博士期間的一些積蓄和妻子的個人積蓄,他們勉強能夠負擔這筆花銷。但長此以往,并非良計,因為之后孩子的成長還會有更多的花費,他必須有所改變。
在博士8年之前到來之時,他也開始進行思考,他決定先讓自己結業,然后再尋找合適的機會完成博士畢業的要求,尤其是這個時候他需要一份固定的收入,以維持家庭花費的需要,因為妻子剛剛完成生產,孩子也是剛剛初愈不久,一切的生活都需要金錢維持。
這個時候他選擇了送外賣。據他所說,為什么不選擇去做家教,畢竟已經有這樣豐富的學業經歷了。他說如果家長問起來自己的學歷,他必須得承認自己是一個讀了8年博士還沒畢業的學生,而不管家長如何考慮,他們均會認為他本人是學業有問題的,讓這樣的人去指導自己的孩子,他們是不放心的,因而孟偉也放棄了做家教的想法。同時,當時也有不少人給他介紹了一些其它的工作,但是因為這些工作都必須長期在崗,這并非是孟偉想要的,因為他還必須留出時間完成自己的博士畢業任務。
所以,他最終選擇了相對自由地送外賣。因為這段時間有很大的靈活性,同時還能兼顧實驗室的科研任務。在送外賣的過程中,他還開通了短視頻平臺,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展示在了平臺之上,也算有了另外一份額外的收入。
很多人說在看到博士難以畢業的情況之下,為什么不先轉碩士呢?這樣最起碼還會有一份碩士畢業證書。但是按照孟偉的想法放棄博士學位從世俗意義上來說是失敗的。至少在博士畢業之前,孟偉一直是家里人的驕傲,本科浙大,然后獲得直博機會。如果這個時候放棄博士機會,便意味著他這個時候是失敗的,至少他是不甘心的。所以他選擇在這條路上一直硬著頭皮走了下去。
孟偉的人生經歷只是這茫茫博士群體之中的一部分,像孟偉一樣的人不在少數,30幾歲的年紀,卻還在茫然自己的學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因為家里的原因,選擇了結婚生子,這樣各方面的壓力施加,最終造成了他本人諸多的負擔。
孟偉選擇送外賣,是他自己人生的突破之舉,盡管此前他曾是學校之中風光無限的佼佼者,甚至于還有一些人質疑他在學校之中不務正業,但至少這個時候,他作為一名父親,能夠放下自己的尊嚴與執念,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值得尊重的。況且送外賣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