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從教生涯已經過去了20年之久。如果不是因為常年沒職數而評不上中級職稱,我都有一種垂垂老矣的感覺。一個人,年紀一大,就會思緒萬千,就會情不自禁想要傾訴過往的美好和當下的無奈。
說來你可能不信,像我這種到了不惑之年的老師,居然是我們學校最年輕的主科教師,在所有教師中,除了體育老師比我年輕幾歲,貌似這所比我還年輕的老師幾乎沒有了。寫這些話的時候,我沒感覺到一絲一毫的自豪,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淡淡的感傷:這所學校何時才能擁有蓬勃的生命力,何時才能成為一所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心馳神往的強校?
撫今追昔,多年前的教育,和現在的教育相比,貌似變得復雜了很多,讓我看不透,也讓身邊的很多老師看不透。
當年村村都有學校,如今不少農村學校被撤并。
一個村子一所學校,學校每個年級都有好幾個班級,每個班級都有六七十名學生,哪怕規模再小的學校也不愁沒有生源,這是現在的農村學校高層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現在呢?農村學校被撤并了一大堆,一些村子里的孩子想要上學,得去隔壁村還沒被撤并的學校就讀,甚至要搭公交車去更遠的學校就讀,這給很多農村家長帶來了諸多不便。
當然,現在農村學校的生源數量越來越少,不少農村家長把孩子送往縣區、市區的學校就讀,他們不再信任農村學校,不再信任農村學校老師的教學水平,不再讓孩子呆在農村學校“受委屈”,農村學校最近幾年難以招進1名新教師,農村教育成了“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存在。
當年上學無需接送,如今家長不放心孩子安全。
對于80后的中年人來說,當年的小學是五年制的,當時白天上學,晚上還有晚自修。但不管是白天上學還是晚上晚自修,我們都自己回家去。晚自修的時候,學生在書包里塞進一把家用電器——手電筒,就算沒有月亮的夜晚,我們也能借助手電筒的亮光按時回家,從來都沒出過任何差錯。
而現在的家長越來越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擔心孩子路上的安全(老師也特別擔心):放學之后家長在校門口接送,課后服務之后家長更要堅守校門口做好接送孩子的準備,甚至學生回家之后還要在班級群里報平安,學生的自理能力存在的短板越來越明顯。
當年老師敢于嚴管學生,如今遍地是佛系教師。
當年的學生犯錯、犯渾,老師拿出教鞭啪啪啪一頓揍,學生立馬老實了,回家之后家長了解了情況,有可能還會再胖揍熊孩子一頓,所以熊孩子在學校、在老師面前從來不敢造次。對于當年的老師而言,轉化后進生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家長尊重老師,學生敬畏老師,班級學習氛圍濃厚,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成績上不去是非常丟臉的事情。當年的老師,最擔心的事情不是家長舉報老師,而是擔心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聽不懂,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不去。
但現在呢?古有嚴師出高徒,今有嚴師被開除——對學生嚴格要求的老師被一次次舉報中早已淪為“佛系教師”,學生打不得罵不得甚至說不得,不少老師學會了“明哲保身”,為了保住“飯碗”他們不再執著于學生的分數,不再執著于學生是否能夠茁壯成長。
如今的教育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開個課、備個課、開個會都要“處處留痕”,教研活動要做到整套的材料、圖片俱全,這真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朋友們,為什么我們如今的教育越來越復雜化了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