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疫情,很多學校都受影響,采取了封校或者上網(wǎng)課。
封校上網(wǎng)課后,原本7點就起床吃飯趕著上課,現(xiàn)在9點都還在寢室睡覺;原本每天上課很充實,現(xiàn)在都是掛網(wǎng)課,封校后沒正經(jīng)聽過一節(jié)課……
我沒想到,失去約束后,我們下坡的速度竟然這么快!
不只是疫情期間,上了大學,很多人都放飛我了,甚至連自己開始墮落都沒發(fā)現(xiàn)。
網(wǎng)課從不跟直播
總以有回放做借口,且不說最后會不會補,直播與回放沒差距嗎?
即便補回放,你會不開倍速?1倍速和1.5倍速沒差距嗎?
作業(yè)只靠學小易
大學作業(yè)真不多,就這還不自己做,到了期末怕是要重新學一遍了。
被學生會社團占據(jù)大部分精力
我在學生會做了兩年,也加過3個不同的學生會,真見過一些組織,就是把干事當苦力使喚。
也許你會把鍛煉自己和拓展人脈當作理由,經(jīng)過去半學期了,你的收獲與付出成正比嗎?
如果值得,當然可以繼續(xù)干;如果不值,盡早止損。
每次學校有什么活動,或者趕上特殊節(jié)日,自己一定發(fā)個朋友圈,看上去是對自己學校的認同,其實不過是在向好友炫耀自己的學校。
不接受自己的大學
如果連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都不接受,我真不認為我們能在這個環(huán)境中得到進步。
還總喜歡抱怨,也許是覺得抱怨能實現(xiàn)比轉(zhuǎn)專業(yè)更牛逼的轉(zhuǎn)學校吧。
一天超過16個小時在寢室,你的學習和社交基本就死機了。
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厲害
陰陽怪氣的說別人內(nèi)卷?還是眼紅找借口不和對方來往?
不論是哪個,都會令我們損失一個優(yōu)秀的朋友。
太愛面子
別和太要臉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很少會關注內(nèi)在提升,也不明白真正的面子永遠是靠里子撐起來的。
活在別人舌頭下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對方隨口說一句話,就能毀掉一天的狀態(tài)。
訓練關我屁事思維,別人是不是議論我,與我無關。
一昧討好別人
看見班里的大佬就去跪舔,連日常生活都要和他們一起。與其這樣,為什么不試著讓自己變強,然后把優(yōu)秀的人吸引過來呢?
秘籍思維
總感覺大佬一定有特殊的秘籍,希望跟著他們自己也能學到點東西,希望對方一兩句話的分享,就幫自己實現(xiàn)人生逆襲!
世界上哪有秘籍?即便真有,別人的方法也未必適合自己。
伸手黨
明明百度就能搜到的事,非得去問一下別人:“這個PPT里的圖片怎么居中啊,教我一下唄。”
這就是伸手黨行為,看似是偷懶,其實會極大地扼殺我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總是問一些沒含量的問題還會招人討厭。
拿身邊的人安慰自己
還是網(wǎng)課的例子,覺得身邊的人都掛課不聽,自己稍微補下回放就超越別人了。
有沒有想過,在沒有疫情的地區(qū),有著與你同專業(yè)的人,他們直接線下上課。
道理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是道理,行動是行動。聽過100條道理,不如認真地做好1條。
開始愛好者
與上條相反,開始愛好者的特點是:喜歡開始,并把開始當結果。
比如你會不會買一本題,明明沒寫幾頁,卻覺得好像擁有了其中的知識;制定一個計劃,明明還沒開始執(zhí)行,卻享受計劃完成的喜悅。
3分鐘熱度
其實我真感覺3分鐘熱度還不如不做,做了完不成只是打擊自信,最后你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一件事了。
沒有計劃,明日復明日
學個PS,今天學一點累了,就明天再學,反正沒有截止日期。
高估能力,低估自己
看到別人做成一件事,覺得自己也能輕易做到;聽到一件很難的事,就否認自己做不到。
這種人遲早在自負和自卑中廢掉。
被成功學洗腦
我不建議你看任何成功學的演講和視頻,真的太上頭了,它會讓你覺得未來非常光明,干互聯(lián)網(wǎng)多好,搞商業(yè)多好,上學沒一點前途!
哪有那么簡單!他們就是靠著給你洗腦,讓你上頭,然后把你帶上道的。
對于我們學生,最快捷也是最保險的出路,一定是學習。
20歲,你躺平打游戲期末掛科;別人在圖書館認真學習,考高分拿獎學金。
25歲,你每天早出晚歸,拿著微薄的工資;別人順利進入大公司,規(guī)律作息,旅游聚餐享受生活。
30歲,你和一個不滿意的人結婚,為柴米油鹽爭吵;別人遇到優(yōu)秀的另一半,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50歲,父母一場大病掏空了你的積蓄;別人的父母享受著高端醫(yī)療服務。
80歲,你進了ICU,躺在床上悔不當初;別人自駕游,欣賞沿途風景,安享晚年。
很奇怪,好像別人過了我想要的生活。
而這正是因為我們在20歲時,聽信了別人的讀書無用論。在最美好的年紀,活的最便宜。
舉報/反饋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