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干意見》。其中強調,嚴格學生在線學習規范與考試紀律,嚴禁通過非法軟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術服務等方式獲取學習記錄和考試成績的“刷課”“替課”“刷考”“替考”行為。
近年來,大學生付費“刷課”現象屢禁不止。有報道稱,十幾元甚至幾元錢購買“代學網課、代考試”一條龍服務,在部分高校成為公開的秘密。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學生對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的主動性和自律性出了問題,在網課學習中只知渾水摸魚,不知進取;另一方面,部分網課課程質量堪憂,教學管理不嚴,導致學生面對這類網課時選擇了“寧刷而不學”。
有同學在網上抱怨說:“有些網課又長又枯燥,還沒有互動,看一會就走神了,真的學不進去。”誠然,在線開放課程和面對面授課有很大不同,在師生互動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之處,但是它也有著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優勢——它讓莘莘學子能夠跳出時空的局限,接觸到平時無法獲取的優質教育資源,去聆聽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名家大師們的教誨。
當然,高校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提高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質量。在互聯網時代,不重視網課的高校教育相當于自斷一臂。高校應該推陳出新,推出更多與時俱進的精品課程,同時加強對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管理。對選用課程應配備至少一名本校老師來負責管理,本校老師不能將課程鏈接一甩了之,做“甩手掌柜”,而是應該全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轉化情況,有困惑者解答之,有懶惰者督促之,讓學生真正做到學得進去、學到東西。
暢想未來,新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也將為在線開放課程提供發展助力。近幾年,互動式電影電視劇、互動式電子游戲一度成為時尚潮流,受到年輕人的追捧,這其中涉及到了許多新興技術,比如智能交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如果這些技術能有朝一日應用到在線開放課程上,或許會大大提升其教學效果。
然而,無論網課提供的知識多么豐富,授課老師段位多么高級,手段如何眼花繚亂,最終還是需要你自己去學習。
學習終歸是自己的事。
作者 郝帥
圖片來源:教育部網站、新華社、網絡資料
《南說評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