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日訊(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李珂 梅姣)“梨花風起正清明,最美人間四月天。”4月2日,青山區鋼城十一小開展“跟著課本敬英烈”活動,孩子們用手中畫筆制作英烈人物名片,循著英烈足跡,傳承紅色血脈。
優秀青年語文教師、思政教師陳玲老師在多功能教室執教了一節生動的大語文思政課,全校師生和部分家長同步收看了直播課堂。課堂上,陳玲展示了學生的優秀作品,并讓學生、家長介紹了制作英烈人物名片的過程,以及人物名片上英烈的感人故事。
陳玲帶同學們走進四年級《黃繼光》和六年級《我的戰友邱少云》兩篇課文,運用學過的閱讀策略,梳理、復習了刻畫人物的方法,再次感受英烈們的英雄氣概。同學們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感受到中國人那特有的中國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到屏幕上顯示的“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中國為國捐軀烈士人數2000萬,其中有姓名的只有196萬名”,會場沉默了,所有人全體起立,為這些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鐘。
隨后,陳玲帶著同學們尋找英雄之城武漢的英烈人物,傾聽身邊老英雄——602班胡瀚軒的爺爺胡華寶現場講述了自己在對越自衛反擊戰過程中啃壓縮餅干、一周之內300多名干部官兵壯烈犧牲的故事。看著胡爺爺和戰友們的合影照片、金燦燦的軍功章、年代久遠的搪瓷杯,同學們思潮翻滾,與英烈們進行時空對話,表達心中的無比敬意。
603班學生白佳卉說:“祖國以前有先烈們的守護,未來應該由我們來守護!壯哉,我華夏,與天不老!美哉,我中華,光輝燦爛!”向奕晨同學表示,老軍人的故事讓她的內心受到了極大觸動,她很難想象在那艱苦的革命年代,戰士們是怎么克服困難與敵人頑強戰斗的。現場鮮活的事例,讓她潸然淚下。
本次活動旨在探索推進語文課與思政課的融合,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鋼城十一小學生在思政課上“跟著課本敬英烈”。 通訊員李珂 攝
【編輯:宋蘭蘭】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