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淄博新經濟下的雙結合——博物館結合學校發揮文化教育》
博物館與學校的相結合,是博物館發揮教育功能的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博物館承擔社會責任,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體現。對學校而言,在學校教育和課程革新的的背景下,應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借助博物館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物教學、情景教學和互動體驗等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經歷。
博物館與學校的結合,是各自發揮獨特優勢,彌補自身缺陷,實現社會效益和雙方共贏的重要途徑。
在博物館事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模式,早在19世紀,西方博物館界就開始注重博物館與學校教育對接,并把博物館作為他們的“第二個學?!?。我國成立最早的近代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在成立時就恪守“設為庠序學校以教,多識鳥獸草木之名”的辦館理念,說明博物館與學校的結合互補是我國現代博物館誕生時就秉持的理念,也是博物館發揮教育功能和服務功能行之有效的模式。
2017年國家文物局發布的《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提升博物館教育質量方面提出:“強化文教結合,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定期開展博物館中小學生教育活動,推出一批博物館教育精品項目和示范活動。”為更好地促進博物館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銜接,國家文物局在2014年啟動了“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項目,旨在通過將博物館資源與中小學課程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有機的結合,增強博物館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針對性。該工程在多省市的150余家博物館進行試點,開展體驗教育項目1000多項,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項目3000多場次,普及中小學生達134萬人,取得了“博物館+學?!苯逃J降木薮蟪晒?。同時、陜西、四川、江蘇等省份初步建立起文物、教育、財政、精神文明辦等多部門聯動機制,聯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強文教結合、發揮博物館青少去年教育功能的指導意見》,建立起完善中小學生到博物館參觀學習的長效機制。
聲明:文章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