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大家眼里,醫生一直都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尤其近兩年因為疫情,無數醫護人員沖鋒在前線,更是讓大家對于醫生的敬意,又多了幾分。
因此也有不少同學,把成為一名醫生當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學生能這樣想,家長自然是高興的,畢竟回歸現實,醫生這份職業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尊重,還有不低的收入。
但是學生和家長其實只看到了醫生的好的一面,卻不知道報考醫學類院校,對于學生來說,未來需要面臨的挑戰有多大,“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其實不只是一句玩笑。
“三無學生”有多難,每年都有差不多60萬醫學生畢業,但是真正進入醫院的不過1/6
北京協和西學院的教授曾表示,每年我國各大醫學類院校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可以達到60萬左右,但是真正能夠進入到醫院工作的只能占到總數的1/6,也就是10萬左右人。
這也就意味著,其實大部分醫學畢業生,都在忙著轉行,尤其對于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專業能力又不強的“三無學生”,考上醫學院也并不等于未來就有機會成為一個醫生。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醫生崗位的嚴重飽和嗎?其實不然,很多醫院其實都處于一個缺少醫生的狀態,一邊是醫院正在努力招賢納士,而另一邊大家卻無奈只能轉行,這背后,就是醫學生的辛酸。
大量醫學生無奈轉行的背后,其實體現的就是醫學生需要面臨的挑戰,
首先,學醫并不是一件輕松事,一部分同學在大學時,其實就已經有了放棄的念頭。在大部分的同學眼中,大學是輕松的,但是在醫學生眼里,大學就是高四,學習壓力一點也不遜色于高中。
有些同學可能本身對于這個行業并沒有那么熱愛,在學習帶給自己的重壓之下,原本對學業的熱情,也逐漸消失殆盡,所以,大學一畢業,他們就主動選擇了轉行。
其次,學醫需要承擔更多的經濟壓力和時間成本。其他專業的學生,大學四年就可以就可以參加工作,但是對于醫學生來說,不僅本科要比其他專業付出更多的時間,由于醫學的招錄標準在不斷提高,所以,不斷地提升學歷也成了醫學生的必經之路。
其他的同學可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已經小有建樹了,但是自己卻依舊還是一個需要家里補貼生活費的學生或者實習生,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時間和經濟的雙重壓力,又掉隊了一大批人。
最后,從醫之后,也不等于萬事大吉。有些同學終于熬過重重阻礙,順利成為一名醫生,但是從成為一名醫生,到成為一名好醫生,其實也需要很長的過程,評價醫生好壞的一個標準,也并非學歷,更多的其實還是臨床經驗。
除了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過程以外,醫生也非常辛苦,熬夜做手術對于醫生來說,也是家常便飯,而且有時還需要忍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不理解。
學醫難,但是堅持夢想不難,雖然前路坎坷,但還是希望你能成為那個堅持到底的人
有著從醫夢想的同學,在填報志愿之前,不能只看到醫生的優勢,而忽略了自己需要面臨的挑戰,報考前全面了解這個職業的優勢和劣勢,避免盲目報考,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于供自己讀書的家長負責。
雖然,學醫難已經快要成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醫生對于社會的貢獻,是任何一個行業都不能比的,當你有一天能夠站在病人前,為病人帶去生的希望時,一切努力,也都成了值得。
醫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也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職心理,當自己心儀的醫院報考無望時,也可以適當降低自己的標準,先為自己積累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