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師說:演一遍,三自我,與負面情緒無關的時候,你馬上跳出來,想著前面站著三個演員:兒童自我出來會如何?父母自我出來會如何?成人自我出來應該如何決定?然后選擇一個跟這個環境最適當的狀態來處理當下的事情,處理當下的信息!
教授帶了兩個學生,一個叫甲,一個叫乙。甲沉穩好學,乙外向而張揚。教授喜歡甲,逢人便夸甲的優秀;教授也很想改變乙,但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好機會。
乙對教授平日表現出來的偏心很有意見,也很想找個機會改變教授對自己的看法。
一天,教授把甲和乙叫到一起,說:“我這里有兩只水桶,那邊有兩個一樣大的水缸,你們兩個人用這兩只水桶從這邊的水池里打水,誰先把水缸灌滿,誰就是獲勝者。”
教授說:“乙可以先挑選水桶。”
乙聽后,拿起那只大桶就向水池跑去。當乙把水桶灌滿提出水池時,才發現水桶底部有個大洞。他提著一桶水跑到水缸跟前,桶里的水已經所剩無幾,等甲把水缸灌滿時, 乙才灌了不到半缸水。
教授說:“做任何事情時都要仔細觀察,如果觀察不到位,即使獲得了先機,也可能失敗。”
乙對比賽結果很不服氣 。
于是教授決定讓兩人再比一次。
這次甲先挑水桶,甲仔細地看了看兩個桶,拿起了那只大桶。
乙偷偷地笑了。提起小桶向水池跑去。
甲則從旁邊順手拿起一條毛巾,把水桶底部的洞堵上,然后去水池提水。大桶裝的水是小桶的兩倍,毫無疑問,甲又贏了。
教授說:“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仍然不會失去優勢。”
回去以后,甲好像什么事情也沒發生一樣,依然認真地讀他的書,而乙則找來一塊軟木,做了一個木塞,準備第二天用。
第二天一早,師生三人又來到水池邊。教授說:“今天你們誰也不能先挑水桶,要搶......"
乙不等教授說完,就把大桶搶到了手 ,甲拿到了小桶。
乙拿到大桶一看,一下子傻眼了。原來,這只大桶跟門沒有底。
自然甲又贏了。
教授說: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光靠經驗去處理問題往往會導致失敗。
乙這次終于服氣了,之后也變得沉穩,踏實起來。
故事中的學生乙在挑選木桶時,一直奉行經驗主義,甲學生則一直保持理性、自持、和思考。從TA三自我的角度來看,乙學生的經驗主義就是刻板、不知變通的父母自我。甲學生則充分的利用了成人自我的優勢。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了解事物的全貌,掌握事物的規律,整合資源為自己所用,成就自己,還是需要更多的進入成人自我。
學TA,助成長,愛語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