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那可是一個人必須遵從的禮法準則。
可以說人的一生中,如果遇到一位良師益友,那么真的會影響終生。所以,如何能和老師處好關系,其實也是每一位學生和家長都特別關心的事情。
原本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經過這些年行業的道德敗壞,使得一件很高尚的事,反而被弄庸俗了。
“送禮”讓本來應該純粹一些的師生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了。比如,老師過生日了,身為學生,應該怎么做?
學生“湊錢”買蛋糕,以為班主任會高興,老師卻說:干嘛咒我?
如果老師過生日的話,作為學生你會怎么做呢?某高中班級的全體學生,為了給老師慶生,大家一起湊錢為老師訂制了一款“豪華蛋糕”。
因為除了普通的“祝老師生日快樂”之類的話以外,這塊蛋糕還寫滿了全班同學的姓名,代表了全體同學對老師的一份敬意。
原本很好的初衷和祝愿,沒想到結果鬧得很不愉快。老師甚至打開蛋糕之后,一臉錯愕:“干嘛咒我?我做錯了什么?”
蛋糕制作像“花圈”,一片好意卻鬧了烏龍
老師為什么會有如此神態和質問呢?因為這個蛋糕做得太容易讓人浮想聯翩了。獨具匠心的蛋糕師在制作蛋糕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參考了鄰國在去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靈感,竟然把蛋糕做得神似“花圈”。
我們知道,鄰國像花圈似的“花”是能拿來慶祝的,但這在中國可是大忌。再怎么玩cosplay也不能用到這上啊!
可見學生們的一片好意竟然鬧出了如此大的烏龍。難道這件事能怪學生們嗎?他們難道不是好心嗎?
歸根結底要怪的話,還是要怪那個蛋糕師,好好的慶生局,硬生生的弄得讓人產生了懷疑與傷感……
老師過生日,學生用不用送禮物?
不過也有網友反映,不管怎么說學生們都是一片好心。但是這錢畢竟還是學生們花家長的錢,老師不管喜不喜歡這個蛋糕,只要他打開了,就證明他接受了這份禮物。
可是目前我國明文規定,老師不能收取學生和家長送來的禮物,這位老師的行為是否構成收禮受賄呢?
雖說這錢不是學生們自己掙的,即便是學生們自己掙的,老師也不應該收這份禮物?關于教師該不該收禮,又一次成為了熱點話題。
對于這件事,筆者認為網友朋友們沒必要上綱上線,學生們這么做本意是好的,就是單純地想祝老師生日快樂,絕無他意。因此,構不成收禮受賄。
但老師該不該收學生和家長送來的禮物呢?事實上,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社會上居然把老師敬業愛崗,關心學生,認真備課,努力學習等行為,歸功成一名老師值得褒獎的功績了?
老師就是干這個的,你拿的就是這份錢,這有什么好褒獎的?相反這么干,一門心思想發教育橫財的人,才應該被行內人所不恥,這才是人間正道!
所以,職業操守不能劃分為功績,教好學生這是你應該做的,家長對學生表示感謝,這是對于你工作的肯定,并不是一種額外的褒獎。
老師過生日,或者教師節期間,學生或者家長自發給老師送花,或者寫祝福卡,這無可厚非。
但如果送禮成了一種潛規則的話,那就有問題了。
總之,老師們要記住一點:掙自己該掙的錢,不該掙的錢,不該收的東西,一分一毫也不要拿。
這不僅是這個職業的本分,同時也是讓自己心安理得的一種行為。否則,真的于心不安。
學生和老師相處,要注意分寸
為此,又引申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現在的社會都主張平等了,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也不像過去那樣拘謹了。課堂上是師生,課堂下是朋友,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形容這樣的師生關系。
尤其是現在許多年輕老師和學生的年齡差也不大,所以和老師處朋友的事情,成了很多00后、05后,甚至10后學生們的標配。這種關系到底合不合理呢?
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說兩個字:守界。其實老師和學生處朋友并沒有錯,但是要注意把握分寸。如果一旦過了,那就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尤其是男老師和女學生,弄不好就容易處成“禮教大防”,女老師和男學生也一樣。
就算沒那么嚴重,但是一旦你把老師的身份與威嚴都放棄的時候,課堂上你也鎮不住臺了。
總之,一句話處朋友可以,但師生雙方都別越雷池一步。
你和老師的關系再好,也要明白一點,他是我的老師,我要對他有最起碼的尊重。
同理老師也一樣,他們是我的學生,關系再好也不能像哥們兒、姐們兒那樣肆無忌憚。
在這種范圍內,適當吐露心聲,一起聊一聊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這無可厚非,而且因此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那真的是我們教育的一大幸事。
說白了,老師不能忘了自己的初衷,這份要講良心的職業,容不得你有半點差池,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今日話題:對于學生給老師買蛋糕這件事,你認為是收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