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濟南網友這樣介紹她孩子和朋友孩子的教育經歷——
她朋友家的孩子小時候上勝利大街小學,初中直升育英中學,都屬于全市重點學校。
她兒子和他同歲,小學是花園小學,初中是泉城中學,在歷下區都屬于中游學校。
現在重點小學出來的孩子沒考上公辦高中,上的是私立高中,而他兒子在省實驗的創新班。
所以,她認為也不要太迷戀重點小學。
得看班級孩子們的整體發展情況
有網友不以為然,得看看你兒子的小學同學進省實驗、歷二和外國語的有幾個,然后你再看看你朋友的孩子的小學同學進上面個學校的有幾個。
還可以把時間拉長一點,看看幾年后,你兒子小學同學考的學校怎么樣,然后再看看你朋友孩子小學同學高考考得怎么樣?
這樣追蹤一下,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有的家長讓孩子上重點小學圖心理安慰
有人分析,有的家長讓孩子上重點小學,其實是有兩種狀態,一部分人是希望有好的老師好的教育,家長上心,孩子也努力。
另一部分人是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至于能不能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跟別人提起來,那可是在某某熱門學區的,感覺自豪!
孩子第一,環境第二!
其實,很多孩子的成長,關鍵還得看孩子,其次才是環境。上了重點小學,也不見得一定能考上重點高中。
有個網友的孩子小學在勝利大街小學,初中育英中學,高中在濟南一中,大學卻去了山東職業學院就讀中。
所以說,教育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量太多了。
還有一位媽媽說,她的孩子在濟南郊區小學,也不懂什么學區,她自己帶孩子學習,考上濟南外國語學校,小語種班,公費生;三年后中考,又升濟外高中部,大學升入山東大學。
好小學應該少給家長添麻煩
當然有網友認為,現在比的不光是學習,還有人脈,就算重點小學的最后一名,人家進社會了照樣吃得開。
此外,什么是好學校,別看孩子,看家長。家長壓力小,對孩子放心的,就是好學校。而太多學校啥事都推給家長,弄得家長和陪讀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