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說說(分享校園趣事、解讀教育現象,與朋友們共同探討)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哲學中經常聽說這么一句話,一個人的得與失是處于守恒狀態的。
往往沒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人,對于普通人來說,人生也必然不會一帆風順。
與其在關著的門面前不知所措,倒不如開著窗去尋找窗外屬于自己的天空。
日前,云南某中學前一賣早點的擺攤女子拍下了一則視頻在網絡流傳開來,引發網友熱議。
視頻配文稱:“這個小男孩是神童,初三成績頂呱呱”。
起初,出現在視頻畫面中的情景非常空曠,只有一三歲大的小孩正雙手插兜,像個小老頭一樣非常老練地朝前面走去。
過馬路時不慌不忙,左顧右盼。
“按照道理來說,這么小的小孩,過馬路應該是有家長陪同才安全,怎么他是形單影只,沒有家人陪伴?”
如果不看視頻配文,這真的很難讓人理解!
難道配文當中說的那男孩就是這模樣只有三歲大小的小孩?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身材矮小的人見過不少,15歲左右年紀身高只有三歲孩童大小的,倒還真是第一次讓人看見:一眼望去,這比患有侏儒癥的小矮人還矮……
尤其是當鏡頭中出現其他男女學生時,對比太明顯了。
不過,從路過的幾名同學表情來看,好像真就見怪不怪,甚至于說似乎早就知道這“小孩”是初三學霸。
拍攝視頻的女主在評論區極力的回復一些質疑的網友:初三神童說的不是別人,就是這小孩。
盡管如此,仍然沒有打消部分網友的疑慮,有不少的網友都覺得:“即使個子再小,都不可能只有這么大,說的應該是別人”。
而后,又有兩名初三男生結伴同行往校園內走去,這兩名男生的身高和其他特征才符合我們腦海當中“初三學生”的模樣。
三人同框的畫面,反差感太強: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可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時候,不能用淺顯的眼光只注意他人的外表,在很多人的學生時代,班級上都會有這么一個同學。
“誰說他的個子比較小,但考試成績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很自然地讓人想到“濃縮就是精華”,或許形容的就是這類人。當然,這這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更多的是看到這學生讓人不自覺的同情起來。
為什么他們的成績會這么好呢?應該是明白:“讀書或許才是唯一的出路”的真正含義。
關于這個身高較矮的初三男生,在學校周邊有不少人都認識。家長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人非常聰明”。
先天條件不足,這無力改變,可這名叫作陳超的男孩,卻用后天的勤奮和實際行動,讓大家都認識了他。
挺讓人佩服的,沒有因為身高而自卑,反而在學習方面用成績回應了他人的質疑,不卑不亢,值得所有人學習。
天才總是特立獨行,從小就表現得與普通人不一樣,可能在學校他被嘲笑過,也被同學起過“小矮子”之類的昵稱。
但當他學習成績不好,不被任何一個人重視時,這種帶有譏諷意味的昵稱會伴隨他的一生。
可是在學霸面前,我估計同學都不敢喊他“小矮子”,因為學霸有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氣場,學習成績好在同學之間也是正能量的標桿。
一個被老師重視的優秀學生,在班級上是會受到優待。這是校園里面常見的一種現象,更別說其他同學去故意嘲笑、打擾他學習,我相信老師也是不允許這情況發生的。
換句話來說,身高是他的缺陷,但他用才華彌補了這先天的缺陷,在許多方面超乎眾人,是行動上的巨人。
對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