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凌晨一點的星光,見證著我的逆襲。我漸漸地看淡了分數,把學到知識當做最終目標。凌晨一點,理想之花未眠,2022年6月,夢想,花開彼岸!
問:第一次模擬考試成績510分,這個分數與高考考試分數大概會相差多少?
學霸菌:一般來說,高三大概會組織三次模擬考試,第一次模擬考試比較難,而且是在學生還沒有完全復習完的情況下考試,所以一般來說成績會比平時會差一點;通常二模的難易程度接近高考,大多數人將二模的成績作為高考參考;第三次模擬成績比較容易一點,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所以如果高考要估分的話,大概會在一模和二模之間,但也會上下浮動。
在每一次考試完之后,常常會聽老師們說,高考的成績和平常的考試成績會有所出入,那么到底會有多少出入呢?今天學霸菌就和大家聊一聊。
高考與平時考試的區別
+
1
出題人不一樣。
平時考試時各校老師出題,而高考試題主要是大學老師出的。高考題緊扣《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擬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題,因為高考命題組有“反押題”措施。
2
考試目的不一樣。
高考題原則上不出怪題、偏題,更不回避“必考點”,但卻在命題角度、方法、題型上下功夫。高考題通過“攻擊”學生群體性“軟肋”來突出“選拔性”。換句話說就是那些讓大多數學生感到為難的題恰恰抓住了多數學生在某一知識點上的短處,而其目的正是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3
評分規則不一樣。
高考題主要是由大學教師、在讀博士、碩士和一部分中學老師閱卷。高考試卷評分細則主要是由大學教師制定。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績分層,便于高校挑選。平時的測驗或模擬基本上是測試性考試,目的是檢測掌握知識的程度,查缺補漏。因此,沒有深刻領悟、精做與高考平行的選拔性試卷,就常常會在高考中丟“不該丟”的分。
4
考試性質不一樣。
高考一張卷就能定乾坤,為國家選拔出合格的人才,關鍵就在于它通過“必考點”和“易考點”的綜合選擇來命題,能比較準確地考出學生的真實能力。而平時的考試一般是考查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
為什么平時考試與高考成績存在差別呢?因為平時考試試題的命題角度與高考有一定的差別,雖然命題的形式、題型、知識點有相似,但是從題型的新穎程度、立意角度等來看,平時考試與高考還是有較大差別的。
高考成績遠不如平時模擬考
+
網友
好像差距比較大,我從準重點直掉準二本。
1.忽略基礎,過于浮躁
片面強調復習效率和短期內追求總分大幅提高易使人心浮氣躁,追求短線行為,一會兒翻這本參考書,一會兒看看那本習題集,一晚做幾十道題還嫌少……其實都是流于表面。復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的過程,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衡量復習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書多少做題多少為標準。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要掌握“真諦”,精做一題勝過泛做十題,精透一頁知識勝過粗翻一本書。
2.高考奮斗的目標不明確
“我想考上大學”“我想考上名牌大學”只不過是一種籠統而泛化的高考目標,對潛意識學習潛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三總復習更需要一個恒久、量化、清晰、明確、具體的高考目標牽引自我潛意識去努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建立強力的高考奮斗目標。
3.主線復習進度未能緊跟老師的復習戰略
在高三總復習中,完全撇開老師的復習安排獨立搞自己的復習計劃是最容易多走彎路步入歧路的行為,這方面慘重失敗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就連自學能力極強扎實全面的高考狀元們都以親身的教訓再三告誡同學們:自己的復習小計劃一定要服從老師的大計劃,千萬不要甩開老師另搞自己的一套。
4.沒有系統化的整理、歸納、梳理知識
許多同學總以參考資料上面已系統化整理好復習內容為借口,不愿意動手做扎實細致的復習計劃,不愿意將所學內容系統化的整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自己動手整理的系統化知識筆記是自己的腦力思維結晶,深扎在大腦深處,與大腦神經元記憶系統鉤鏈成網,潛意識對其有感性的“親切”熟知感,看參考書上整理出來的內容所能與之相提并論的。
5.未能及時做好復習信息的反饋匯總
復習中的錯題、疑問、焦點、疏漏等反饋錯源信息都是很寶貴的增分“礦源”。針對錯源信息進行自我補救式強化復習,可以把時間、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過多的無用功。
6.不善于制定科學的計劃
時間安排不當,缺乏計劃,自我復習漫天撒網,沒有階段性復習目標。或者自我支配時間安排過緊,缺乏彈性、機動性。緊跟著老師走是“大鍋燴”,自己的計劃是“小勺喂”,“大鍋燴”要吃飽,“小灶菜”要喂好。制訂一份彈性的小計劃是每一位考生應切實考慮的。
7.沒有積極的學習心態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演員大腦的特定部位貼上微電極,然后按內容不同要求演員們表演各種電影情節。當他們演出與灰色、無精打采、消極、沮喪、憤怒有關的情節時,實驗監測儀顯示腦啡肽的含量隨之降低,當劇情進入歡樂、健康、愉快、喜悅、自信的內容時,腦啡肽的含量也隨之上升。腦啡肽是調節學習心態的天然快樂劑。養成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有利于大腦分泌腦啡肽的增加。不要總是糾結于某一次考試的分數,要有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每一次考試。
8.精力分散,缺乏專注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電燈光源,光源照得范圍太廣,則光線散亂,亮度暗淡。唯有把光線聚焦成光束,才能提高亮度,穿透黑暗。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樣聚焦投注于學習中去,可以鉆透各科學習中阻礙成績提高的任何“瓶頸口”,順利完成差科弱科的復習升級。
9.忽視各科復習中的客觀增分規律
成績的提高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記憶知識的梳理成網,分類解題收獲的總結積累、文科復習注重知識的反芻,理科復習側向思維遷移……遵循各科的增分規律去用功復習,就等于找到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高考成績高于平時成績
+
網友
正常來說都是高考成績比一模高至少幾十分吧,我自己就比一模高了四五十分,一模過后還會系統復習,做各種試卷,考多次試的,應該有認真復習的肯定有所提升啦!
1.樹立自信心
不管你現在是成績如何,別忘記每天都帶著信心起床。不論個人情況怎樣,每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有的同學基礎扎實根底深,不論高考如何變,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學思維靈活敏捷,理解能力強,對創新的考題尤為適應;有的同學閱讀面廣,視野開拓,心理素質好,抗挫能力強,善于超水平發揮。不管怎樣,在高考前夕,對于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要過多自我責備,要多看、多想、多憶自己的長處和潛力,激發自信心。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的話,那么丟失信心就一定會導致失敗。很多成績優秀在同學在高考中失利,他們不是輸在知識能力上,而是敗在信心上。
2.積極的情緒
心理學認為,人的學習生活中,情緒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婆婆非常疼愛她的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均為小販,一個賣雨傘,一個賣布鞋,這個婆婆晴天擔心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雨天又擔心小女兒的布鞋賣不出去,整天淚流。后來一位先生開導她說:“我為你感到高興。晴天您的大女兒的傘賣得好,雨天小女兒的鞋賣得俏。”婆婆聽后,臉色馬上轉陰為晴。這個故事說明:同一件事,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情緒就不同,結果就兩樣。在情緒緊張的時候,聽聽輕音樂或伸伸手,彎彎腰,或漫步戶外,或與同學聊聊天,講講趣事。考場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
4.自我質辯
自我質辯是心態自我調整的良方之一。比如,有“離高考越近,便越擔心自己能力”的憂慮的同學,不妨進行如下自我質辯:自問:這種擔心必要嗎?自答:毫無必要,平時自己一向學習認真,雖不十分優秀,但只要認真做好考前準備,正常發揮,這次考試完全可以考好,根本不必為這無端的擔心而苦惱。又問:這種擔心有利嗎?自答:沒有,它有百害無一利,它松懈人的斗志,轉移人注意目標,若不及早排除,到考后將悔之晚矣。再問:我該怎么辦呢?自答:最要緊的是對考試充滿自信,要有條不紊的地組織復習,扎扎實實地做好考前準備。通過這樣自我質辯,心中的擔憂也就化解了。
5.積極的暗示
積極暗示能強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煩惱。消極暗示會降低人的信心,徒增憂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積極暗示,自我打氣。“我行,我一定行”“我潛力大”“我進步大”“我喜歡挑戰”。通過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驅散憂郁,克服怯懦,恢復自信,激發興奮點,把自己的心態、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
7.坦然面對現實
四川一位理科狀元說:“我在考試時有點緊張,但是我想,這樣的考試每個人都會緊張,誰在考試時調整得快,誰就能考得更好。結果,我坦然面對緊張,我得到超常發揮。”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那么無論你將來遇到什么樣的順境或逆境,都能夠泰然處之,并且最終一定能夠收獲人生最美好的果實。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經歷了這個階段也就收獲了成長。不要對高考抱有恐懼害怕的心理,現在是高三學子們最后的復習階段,扎扎實實復習,做到無憾就可以了。
本文由公眾號《向學霸進軍》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