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四看。
備課是指教師根據自己所要教授的學科課程標準和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準備相應的表達和講授方法。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可以化繁為簡,舉一反三,通俗易懂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從而讓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領會思想。
備課的智力成果能夠形成一定的課程教學方案或者課程實施方案,并能最終貫徹于課堂,落實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上來。教師在備課這一環節是否有下真功夫,關系到教師教學質量的好壞。所以,教師備課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
現在不少學校都在狠抓教師備課,有的要求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如寒暑假就要開始準備下學期的課程;有的要求教師備課必須有手寫的教案或講義······總之,這些手段都是為了強化備課任務,提高教師備課的質量。
實際上,教師備課是否深入,不在于備課后寫出的教案和講義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不在于準備講義的篇幅是長是短······而在于教師是否圍繞以下四個關鍵點下足了真功夫。
學情目標
在備課之初,教師首先要對自己所教授學生的思想、知識、能力、態度及學習狀態等基本狀況進行初步調查和了解。不管教師的經驗多么豐富,這個環節是不能省略的。不同的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不同年齡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同齡但在不同班級的學生之間也存在差異,即便是同齡且在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區別依然存在。
只有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定認識,教師在備課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已有的先備知識、技能及情感,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設計課堂導入的方式,找到最佳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探索興趣,帶動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弄懂重點難點,促進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點。
教學目標
如今教學活動不僅是為了實現知識的傳授,教師的教學目標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即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價值目標(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所以,我們的教學既要有理性的認知和技能水準的提高,還要有情感價值等目標需求的滿足。這就要求教師的備課既要設計認知目標,還要設計情感目標、態度目標,讓學生的情感與認知能夠同步協調地發展。
認知目標的設計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比如,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怎樣做人,而且要告訴學生為什么這樣做,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情感目標、態度目標的設計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找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結合點、興奮點和切入點,將情感的高潮和低潮都預先勾畫出來,以便于在教學中達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心靈共鳴,實現以情動人的目的,從而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使學生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
教學方法與手段
當教師已經對教學對象有所了解,并已經設計好教學目標,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怎樣才能針對具體的學生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定程度上,教學方法和手段需要結合相關課程的特征來設計。具體到采用怎樣的方式導入課程、怎樣的提問方式增進課堂參與度、怎樣的方式總結課堂成果,教師都要提前在幾種不同的方案中進行比較和取舍。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要針對內容合理地選取——是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式、討論式、案例分析式,還是采用新穎的問答式、翻轉課堂等不同的教學手段,都是需要教師在熟練掌握各種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加以思考,靈活運用。教師也可以堅持以一種為主,其他為輔,或經常在不同的方法、手段之間切換,以增強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當然,教師還應在多種方法之間,找到自己最得心應手、最能為學生接受的那一種,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自我狀態
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生狀態,還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狀態。教師在開始備課和上課之前的自我狀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教師在提前半月備課時,一直都是帶著“自我”在領會知識,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的。在上課之前的備課時,教師要準備好的自我狀態就是自我的情感態度和知識儲備,這時教師要做的是深刻領悟備課的價值,特別是要備出學習價值和教學價值、備出教學靈感和教學情感、備出教學激情,做到“想教”,或者是教起來有價值感和成就感。
其次,教師還要在臨上課前的一兩天時間中,進一步深入地掌握好知識點及知識點傳授的節奏、方法和手段,把這些提前準備好的目標在自己頭腦中重新過一遍,努力達到可以脫稿表述的程度,才可以在課堂上揮灑自如。
最后,在臨上課前的半小時內,教師的自我狀態就是自我的精神狀態。這時,教師一定要把不滿、抱怨、痛苦的負面情緒放下,讓自己精神抖擻地、帶著激情和笑容地走進教室,用自己的情緒帶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無論教學怎么改革,都不應淡化備課環節。備課是教師對整個教學活動的一種預設,是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環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備課,如同影視導演編寫腳本,事前功夫的優劣,直接決定著具體操作中的成敗。課堂需要即興發揮,但同樣需要有效的預設,所以,教師要重視修煉備課這一教學基本功,掌握備課的方法與技巧,努力提升備課的價值和意義。
來源丨“魏書生研究院”、中國教師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