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曾經是高考狀元的母親,自己卻十分“愛玩”。考試做完試題不檢查,埋頭畫漫畫挨了罵;學習美術與樂器多年,卻中途因為心中的“大俠夢”而耽誤學習時間。
韓思雨說自己很不喜歡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死學習,她要讓漫畫、電視劇、小說豐富自己的生活。
2017年高考之際,這個始終精力充沛的小姑娘笑意盈盈間就搬回了當年廣西省文科狀元的頭銜。
難道真的是實力足夠,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地我行我素嗎?這個女孩有什么特別的學習方法嗎?聽子牙童趣學生觀察為您講解。
“虎媽貓爸”的家庭教育
出生于江蘇的韓思雨有位曾是高考狀元的“虎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要求嚴格。
因為工作稍顯忙碌,母親很多時候不能陪在女兒身邊。于是一項項硬性規定制定下來,韓思雨在母親的刻意引導下培養了較為獨立的人格,以及生活上大大小小的好習慣。
與母親相比,韓思雨的父親就相對比較“佛系”。他帶孩子時總會拿出不少圖畫書讓女兒挑選,之后自己也任意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
每每看到妙處,韓爸爸還會忍不住搖頭晃腦,嘴角帶笑。這樣的行為自然會引起韓思雨的注意,她也想知道那厚厚的書本中到底有什么,于是常常把自己的小腦袋湊過去,打斷父親的閱讀思緒。
即使女兒調皮,韓爸爸也不會不高興。一把撈起女兒放入懷中,他能指著書本上密密麻麻的字給女兒講述其中的故事。
很多難懂的情節用語言表述之后,就變成了孩子們能夠接受的小動物之間的糾葛,引得韓思雨沉迷其中,忘乎所以。
一壺水,一本書,父女倆這樣度過了很多個周末的午后。時間長了,韓思雨自然對書本充滿喜愛,就算父親不在家,她也會自己從書架上拿書看,甚至到了一天不看書就渾身難受。
看的書多了,自然也就為小姑娘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基礎,對學習有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人沒有生而知之者,天才學霸之所以讓人們感覺學習特別輕松,游刃有余,只是因為別人在懵懂玩耍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啟蒙,或者已經完成了現階段甚至下階段的學習,且樹立了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
韓思雨一直都有一個“最牛學霸”的稱號,她比同齡的孩子學得快,記得牢,每每考試總能取得好名次。
小學階段一結束,小姑娘便因為父母的工作調動,而隨著家人離開江蘇,定居氣候炎熱的廣西南寧。
不少人初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往往會有一些不適應,或是水土不服。可韓思雨出乎了父母的預料,她似乎是沒有所謂的適應期。
在生活上快速調整,在學習上更為厲害。來到南寧第一次參加期末考試,她便拿到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讓班里的同學大大吃了一驚。
學習過程,松弛有度
可別因為這個姑娘外表文靜,看上去也足夠乖巧婉約,就當她是個標準的 “乖乖女”。喜歡讀書的韓思雨并不喜歡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去。
她曾形容自己說:“心里藏著一只張牙舞爪的野獸,對世間大多數的新鮮事物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想要去嘗試、了解,之后戰勝”。
她會在看多了名著書籍后開始向著網絡小說進發;會在做作業心生煩躁時拿起滑板出門散心。
這些都還是小事,最讓老師們為韓思雨擔心的,是在一次考試中,監考老師發現似乎已經寫完了試卷的女孩正在草稿紙上畫漫畫。
當時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半個多小時,于是老師敲了敲她的桌子,希望她能檢查一下試卷。
沒成想小姑娘只是笑一笑,又繼續埋頭畫畫。為此在事后,班主任還把韓思雨拎到辦公室一頓臭批,可小姑娘并沒有做多改變,只說自己心里有數。
順順利利學完初中課程,韓思雨考入了南寧市第二中學都市。這所重點高中里自然是強手如云,也讓一直對自己十分自信的小姑娘有了些壓力。
“思想造就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是韓媽媽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韓思雨奉若真理的話。
壓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轉化為動力的。小姑娘第一次認認真真埋頭苦學,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可能自身已經適應了松弛有度的學習生活,猛然間上緊發條,韓思雨并不適應。稍作考慮后,小姑娘又回到了之前的學習模式。
該學的時候學,該玩的時候玩,隨著心意而動,只要是上進的,她都愿意去接觸。
于是在別人夸獎她又會畫畫又會樂器,琴也彈得不錯時,小姑娘轉眼迷上了武術。看見武打片里干脆利落的架勢,韓思雨隨心而起了一個武俠夢。
央求父母為自己報了一個武術興趣班,當時已是高三學子的她竟然還敢因為武術練習而上課遲到。仿佛能在學習之余做一切自己喜歡做的事,韓思雨也因此成了班級同學們極其羨慕的對象。
要知道大多數學生的高中時期,基本上掃一眼電視和課外書都是罪惡的事,更別提像韓思雨這樣,能在大課間里捧著一本漫畫書看得津津有味。
“最任性的高考狀元”一戰成名
高三下學期的一次模擬課上,韓思雨曾因為前一天學武致使右臂受傷,從而沒能參加考試。后來這件事還被各科老師反復提及,語言里充滿了一股“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也飽含了很多無可奈何。
畢竟她能將成績固定在年級前三名,就算老師想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也沒有什么十分能說的理由。
高考來臨的那天,韓思雨前一天晚上還在刷劇。一大早看著睡眼惺忪的學生進了考場,老師們的內心多少都有些崩潰,生怕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學子會馬失前蹄。
事實證明這還真是老師們的杞人憂天。高考成績出來后,韓思雨以681分的好成績奪得了廣西省的文科狀元,成功被清華大學經濟金融與管理專業錄取。
一場考試與同學們接受采訪時說的“狀元日常”,韓思雨有了個“最任性的高考狀元”稱號。
她說過自己不喜歡閉門造車,一個人默默加油不如三五個同學抱團學習來得效率高。
比起每天進行題海戰術,熬夜刷題,韓思雨更喜歡整理自己的錯題集,從犯過的錯上去改正,每一次突破就都是大的進步。
學習是一件需要時時刻刻動腦子的事情,往往一些同學妄圖靠著死記硬背和廢寢忘食的態度來麻醉自己,沉醉于感動自己的刻苦學習中,而不從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有朝一日被壓垮,或是在最終的檢驗臺上被打敗,他們就會說:你看,我已經那么努力了,出不了成績能怪我嗎?是老天爺沒給我一點機會!
寓學于樂是韓思雨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摸索、試驗出來最適合自己,也是自己最愿意接受的生活、學習方式。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時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本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