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用“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來形容取得功名后仕子的境況變化,其實這句話放在高考上也同樣應景。
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并不是終點,反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因為接下來的一切都是為了三年后的高考做準備。
高中,作為九年義務教育和大學之間的過渡階段,對學生來說是重要的轉折點,畢竟三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孩子的性格和成績。
因此,讓學生在一個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教學理念先進的高中學習,是家長們共同的心愿。
其實對于那些在初中成績就十分優異的孩子來說,他們早早就鎖定了卓越高中的席位,能夠在中考結束后順順利利過渡到下一階段。
可是對于一些成績處于中游的同學而言,能否進入一個好的高中,拼的就是實力和各種復雜因素。
特別是在“中考分流”之下,分數卡線無法進入公辦高中的同學,面臨的出路將會十分有限,這些孩子們就只能進入民辦高中去學習了。
民辦高中優勢與弊端并存
正如上文所說,民辦高中為一部分“無學可上”的孩子提供了讀高中的機會,這是民辦高中的優勢之一。然而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民辦高中的弊端也與這些優勢如影相隨。我們下面僅從微觀層面分析。
◆優勢
民辦高中擁有公辦高中所不具備的優勢。
首先,民辦高中的資金實力雄厚,高昂的工資能夠吸引一些優秀退休教師以及年輕人才,保證了家長們最關心的教學質量,再加上民辦高中資金使用靈活,傾向于激勵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方面,所以一門心思抓成績也是它們的特色。
其次,和公辦高中的家校關系略微不同。家長們對民辦高中的老師可以更加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建議。
這種做法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家長和老師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溝通;另一方面,老師能夠在此基礎上對每個孩子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最后,民辦高中一般設有留學班、出國班等,能夠滿足一部分學生出國留學的需求。這些老師一般都有海外留學經驗,能提供經驗和指導,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孩子提供上升渠道。
◆弊端
民辦高中的學費一般十分昂貴,家境普通的學生即使進去了,也要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這會導致同學在學習、交往中產生較強的心理負擔,甚至形成一種不適合高中生的消費風氣。
其實很多民辦高中一門心思抓成績,是好事卻也可能會走向極端。比如制定嚴苛不符合人性的校規校紀,忽視體育鍛煉,形成不健康的作息規律等等,這些不僅不利于孩子身體發育,長此以往,還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此外,民辦高中的老師相對于公辦高中的老師,權利更小,這也導致他們在學生面前的威懾力不夠,影響教學質量是必然的。
畢竟公辦學校的老師們都是經過層層篩選后脫穎而出的,也具備最基本的教師素養和道德,更有可能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和付出,而這些都是民辦高中老師可能欠缺的地方。
民辦高中迎來了“寒冬”,招生方式、時間均受到限制
除了以上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弊端,民辦高中在招生方式和手段上的亂象,也在嚴重影響著教育的公平性。
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發布了相關通知,對民辦高中的招生方式、時間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以后再想“掐尖”也不行了。
首先,教育部嚴厲禁止民辦高中違規招生,對許諾分數等亂象進行整治,嚴禁夸大宣傳,影響家長判斷。
其次,教育部規定民辦高中不可提前招生,更不可跨地區或者跨省市進行招生。這樣雖然導致民辦高中失去了優質生源,但長期來看,這保證了地方教育資源流入的公平性。
總的來看,這些措施使得民辦高中失去了部分招生優勢,但從長期發展上考慮,這些對民辦教育的規范和監督,將推動民辦教育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取消“掐尖”招生本身利大于弊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教育部的各項規定,主要針對的還是民辦高中的“掐尖”招生行為。
因為如果任其發展擴大下去,公辦高中生源質量會不同程度地下降,進而影響到公辦教育的聲譽和教學質量。
屆時,一旦出現民辦高中勝于公辦高中的局面,很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亂象,讓家長們承擔更多的教育支出,因此這種調整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民辦or公辦,家長和學生還要仔細分析后再做決定
在民辦高中進行調整后,家長或許會陷入選擇困境。但總的來說,公辦高中和民辦高中在資金、師資、授課方式、教學重點等各有側重,不必貶一褒一。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自身學習習慣、狀態、發展方向等進行綜合考慮,選擇學生更為合適的高中。
今日話題:你更愿意讓孩子去公辦高中還是民辦高中呢?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