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說是學前班開始,就已經(jīng)預示著他們脫離了父母的懷抱,慢慢的開始嘗試群體性的生活。但是,因為對幼兒園期間,孩子們并沒有太多關于班級紀律方面的約束,因此,孩子的父母通常還是愿意把正式進入小學1年紀看作是寶貝們上學的開始。
教育部稱:2022年開學將調整一年級上課教學方式,家長們要提前適應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當然不想自己的寶貝在剛開始接觸學習的時候就比人家孩子差,當然都希望贏在起跑線上了。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是也是需求的不斷增加,市面上的幼小銜接的機構應運而生。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上,加之廣告的大肆宣傳,很多家長都找不到了方向,稀里糊涂的選擇了去相信這些機構。
雖然說上幼小銜接是時代的潮流,但是家長的一些做法會害了孩子。
但是上了小學之后才是真正學習知識的開始。所謂“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讀了一年級之后,才是正式學習,打基礎的開始,因此,這個時期,很多學生的父母對其格外關注是無可厚非的。
教育部門聲稱,明年秋季伊始,一年級的教學形式將發(fā)生重大變革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處于劣勢地位,很多父母便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了早教啟蒙班,可是家長們看不到的點是,過早的進入幼兒園學習,對于日后的更高層次的升學其實是存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對孩子可能也不一定都是好處。
第一點,目前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違背了孩子的生長法則的。不管是出于成長的哪個時期,其實都是有相應的事情去做的。假如父母早早的接受一些書本知識的熏陶的話,雖然說在一定的期間內,孩子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但是這樣做的劣勢也會漸漸的顯現(xiàn)出來。
其次,孩子過早的接觸高等教育會發(fā)生常見的“三年級效應”。或許,當孩子們提前將一,二年級的書本知識都學會了,可能在學習的時候就更容易掌握。由于孩子們始終覺得學習太簡單了,所以就覺得學習沒什么,不需要在意,以至于養(yǎng)成了一些學習上的陋習,影響了高年級對于學習的接受程度。
當讀完3年級之后,孩子們始終要著手于書本上新知識的學習,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這些知識在幼兒園或者幼小銜接的時候并沒有學習過,加上在低年級也沒有一個好的上課風氣,所以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沒那么好,體現(xiàn)在成績上就是不斷的下降,不管是成績還是名次。
有的時候,父母們眼中的疼愛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孩子,而且都是無意間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其實本無壞心思。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所采取的方式,不能總覺得自己的一切做法都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孩子的心思你根本不懂,是時候去聽聽孩子的想法了。據(jù)說2022年的秋季開學之后,小學一年級的教育方式將發(fā)生重大變革,“高等教育”將不復存在了。
從小到大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國富民強,數(shù)理化才是重中之重。
越來越多的地方高考開始推行“3+1+2模式”,數(shù)理化學科將會越來越重要。如現(xiàn)在很多比較好的大學專業(yè),大多數(shù)需要數(shù)理化的知識。而且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理科思維,可以拉開和同齡人的差距。
教育部表示:“現(xiàn)在學生過于重視英語,但是英語就業(yè)出去,工作卻比學物理、數(shù)學出去的學生難找工作!”
為此,央視《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全國家長推薦了一套科普漫畫《這就是物理/化學》。更是得到了教育部門的認可和點贊。
《這就是物理/化學》系列,涵蓋了95%以上的課堂知識,從頭到尾看不見無聊的公式,和枯燥的概念定義,漫畫與段子結合的方式,小孩能很快被其吸引,培養(yǎng)出對物理的興趣。
目前,這套《這就是物理》已暢銷1000萬冊,是幾十個國家列為學生重點讀物,可見其受歡迎度之廣,以及國家對理工科人才的重視。
物理是中學生很重要的必修課,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興趣至關重要。人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用孩子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以此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這樣做一定是事半功倍。
關鍵詞: 高等教育 事半功倍 經(jīng)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