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叨叨的學哥
大學生為了證明考研太難,還拉上了家長。
大學生還是年輕,為證明考研太難給家長報名,可結局有些沒想到
當下大學生的含金量和之前相比是完全不同了,在各大院校的相比擴招下,大學生的含金量出現了不同的降低。
在大學生遍地都是的情況,大學生肯定是沒有原來那么吃香了,這在大學生身上是一個相對明顯地改變,大學生的數量一多,那在就業市場內就出現了過剩的情況。
大學生變得越來越飽和,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那面臨的就業環境肯定是比之前要更不樂觀的。
為了改變這一困境,選擇加入考研隊伍的大學生出現了大幅增加,2022考研的人數就達到了457萬,考研漲幅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很多的。
但大學生考研也是存在一定難度的,考研報名的大學生一多,那考研大學生間的競爭程度自然就會變得更激烈了。
那么大學生考研的難度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報名人數直線增長
大學生考研的熱情是比想象中要大很多,要不考研報名的人數是不會增長得這么快,大學生考研的報名人數可以用直線增長來形容。
僅一年的時間就從377萬增長到457萬,這一增長速度不光讓負責考研的相關老師感到意外,考研的大學生更是沒有想到的。
報名的人數多了,那考研大學生間的競爭就變強了,需要PK掉更多的考生,才可以進入到復試環節。
院校保研率普遍上漲
在每年的考研考生中,除了有參加正常考試的考生,還有一部分是拿到保研名額的考生,順利拿到保研的考生,就直接免去筆試的環節。
只需要一心準備復試就可以了,從不同院校公布的2022屆推免生的比例來看,院校的保研率是普遍上漲的情況。
這也就是說和之前相比有更多的考生,拿到了考研的名額,院校保研率提高了,那么自然分配給參加正常考試考生的比例就會減少了。
各大院校預計招錄人數有限
在考研中,每年成功上岸的大學生都只有一部分而已,因為各大院校預計招錄的人數是有限,剩下沒有拿到名額的大學生就自動變成了陪跑者。
2022考研中各大院校預計招錄110萬左右的大學生,按這一數字算的話,那差不多將有300多萬的大學生會落榜,無緣2022的考研。
大學生考研的難度是表現在不同方面,而有的大學生為了讓家長也感受考研的難,還給家長也報名了。
意思就是說讓家長和自己一樣,都參加考研,畢竟只有真正地切身體驗過,才會更容易感同身受。
大學生還是年輕,為證明考研真的太難給家長報名,可結局太令人意外了
張同學是考研大軍中很普通的一名大學生,對于考研這一問題,除了他本人很看重之外,其家長也是很關心的,在張同學讀大四上學期的時候,家長就和其提過考研要盡早準備這一問題。
然后張同學就報名了考研,但經過備考之后,張同學還是落榜了,在一刷之后,張同學看到自己考研上岸無望之后,就變得有些灰心。
經歷了一輪考研的失利之后,張同學的直接感受就是考研真的太難了,想放棄了,不想再二刷考研了,但張同學的家長在考研這一事情上,是比張同學堅持的。
覺得他應該再試一次,萬一這次通過備考考上了怎么辦,經過家長的勸說,張同學覺得再試一次,但為證明考研真的太難給家長也報名了。
結果這一家三口都變成了考研的考生,張同學的家長也是讀書人數,他們還是南京大學的學霸呢?在備考起來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可結局是太令人意外了。
張同學本以為會進一步理解大學生所面臨的學業壓力,可結局有些沒想到的是,他們成功考上了,而自己沒有考上。
考研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還是高考的升級版
考研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而且還是高考的升級版程度,在考研中考生的上岸難度是更大的。
隨著報名人數的不斷增多,那考生的難度肯定是又有提升的,那備戰考研的大學生就得更投入才行。
大學生應該安排好自己的考研復習計劃,把手機和游戲這類分心復習的東西都要先放到一邊,不要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