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手”郭德綱在他的新相聲中說:“金圣嘆是千古第一段子手”。能讓同行都如此推崇的金圣嘆,到底是怎樣的呢?
俗話說:好看的皮囊整容醫院有的賣,有趣的靈魂打著燈籠找不來。說到有趣的靈魂,金圣嘆老爺子必須上榜。
就說科舉考試這事吧,人家參加科考,都是認認真真寫文,爭取考上功名,做大官光宗耀祖,金圣嘆卻不走尋常路,直接視功名如抹布,秒變段子手。
第一次參加科考,其他考生在爭分奪秒寫文章,金圣嘆卻悠閑地畫起畫來。他刷刷幾筆,一個和尚外加一把剃刀,就算答完了,這是何意?
原來,此次作文題目是《論語》中,孔老夫子表達出世意愿的一句話: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這句話的意思本意是:我怎么能像樹上掛著的匏瓜,只能看卻不能吃呢?
這是孔老夫子對入世的態度:讀書人不能只會讀書,也要想辦法多為國家做貢獻。
而金圣嘆卻對這種出世態度嗤之以鼻,他畫個和尚代表匏瓜,畫個剃刀代表自己避世的態度。
好家伙,直接和孔老夫子對著干。結果可想而知,名落孫山。
這還不算完,第二年,狂傲不羈的金圣嘆又來了。
這次作文題目是孟子的名言:四十不動心,也就是四十不惑。意思就是人到了四十歲就不應該再為外物而動。
看完題目,金圣嘆大筆一揮,直接開寫,然而,僅用了一分鐘就撂筆了。這次又畫了畫?非也非也。
畫沒有,大字倒是有幾行: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蒹葭白露而外,有一美人。試問夫子動心否?夫子答曰:動動動動動動......竟一連寫了39個“動”字。
巡視考場的考官看到他的試卷,有些懵圈,詢問道:“此為何意?”
金圣嘆摸著下巴解釋道:“孟子不是說40歲才不動心嗎?那我看到財寶和美人,前39年確實動了心,你沒看到我寫了39個動字?到了40歲那年,我就不動心了,這不正是四十不惑?”
考官聽后十分生氣,直接把這個莫名其妙的家伙轟出了考場。
誰知到了第三年,金圣嘆又邁著八字步,自信滿滿地來到考場。
這一次,他拿到的作文題目是:西子來矣。題目本意是想考察一下考生對西施救國的意見和看法,可到了金圣嘆這里,畫風就全變了。
他的全文就只有一個排比句:出東門,西子不來;出南門,西子不來;出北門,西子還不來;出西門,西子到底來不來?西子來了。
這無厘頭的文章,直接把閱卷老師氣了個七竅生煙。由于連續三年的無敵表現,金圣嘆遭到了封殺,被禁止參加以后的科舉考試。
可金圣嘆是那種會服從安排的人嗎?顯然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他化名為張人瑞,參加了第四次科舉考試。
這次,他沒有再出幺蛾子,而是規范答題,結果真考了個鄉試第一名,成了秀才。
按照常規劇情發展,金圣嘆應該趁此機會,一鼓作氣,繼續走在仕途的康莊大道上,可人家倒好,從那以后,再也沒邁進過考場大門。
如此考生,從古至今,恐怕只有金圣嘆老爺子一人,他真不愧是千古第一段子手!
作者:棗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