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3月2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徐峰 攝影報道)今天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疫情期間,煙臺市中小學生在線學習,居家觀看太空中的科學反應,積極動手做起生活小實驗。
特殊時期學校線上統一“分享屏幕”
班主任邊看邊指導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一個個奇妙實驗在“天宮課堂”中開講,吸引著煙臺中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同于“天宮課堂”第一課,此次,煙臺受疫情影響,中小學生們的上課地點由教室變為各自的家里,然而即使居家學習,卻并沒有減少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
課后,記者一一采訪了文化路小學、葡萄山小學、開發區六中、煙臺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煙臺傅家中學等等煙臺中小學,從這些學校獲悉,老師們在課前已提前下發通知,組織居家學生在線觀看學習,并在課后布置了觀后感,讓學生們學會自我總結這節課的課堂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居家觀看過程中,開發區六中利用線上教學軟件,由各班班主任統一組織,采用屏幕分享的方式,集體在線觀看學習“天宮課堂”第二課。老師們與學生一起在線探究,在重要知識點出現后,老師也會通過麥克風向學生們做進一步地關聯解釋。“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里面的失重內容正好與目前初三正在學習的物理科目重力部分相關聯,不僅是學生,物理老師們也會采用錄屏的方式為以后各自的教學內容提供課程資源。”開發區六中教務處主任衣美琴在接受采訪時說,“天宮課堂”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能力,深受每個學生的喜歡,這一課開拓了他們的視野,也打開了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
“太空實驗讓我大吃一驚”,學生發出強國感想
課后,許多學生結合課程內容發出了感想。
“今天的天宮課堂第二課做了很多神奇的實驗。通過在太空做的一些實驗讓我感受到實驗的神奇,比如水瓶落地的實驗讓我大吃一驚,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讓我看見有一些在陸地做不了的實驗到太空就可以做到。讓我明白了很多未知。”開發區六中初一五班學生車志康說。
芝罘區文化路小學三年級二班學生李雨軒說:“看到課堂里王亞平阿姨的生活狀態和地球上大不相同,第一次感受到太空的奧妙。通過實驗,了解了失重狀態下的物體形態,特別新奇。”
“觀看了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老師王亞平演示牛頓第一定律,在太空中把冰墩墩向前拋出,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很好的演示了牛頓第一定律,彌補了在地球上由于重力和其他的阻力不能實現所有力都消失得問題,在太空中完成的科學實驗太震撼了。”開發區六中初三四班學生王鑫彬說,科技強,則國強,作為一名中學生,即使現在不能成為一名航天員,但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也要不斷的學習,參加科技活動,能夠更多的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將來的夢想做鋪墊。
課后即刻動手,小學生受啟發做起科學小實驗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得知,一些動作快的學生已經自發在家中做起了實驗。葡萄山小學四年級一班學生韓佳凝當天為了配合太空的顏色,聽課時穿了同色系的衣服,邊聽邊計劃著自己的小實驗。
煙臺小學生課后受啟發,動手進行科學小實驗
“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我也想給大家做個實驗,名字叫做水變清了。”韓佳凝說著介紹起她準備的材料,溫水、維C片、碘伏,說罷,她將10毫升的碘伏滴入水中,用工具稍微攪拌后放入維C片,并再次攪拌,在她的多次攪拌下,水果然慢慢在變清。
實驗后,韓佳凝向記者介紹了這個實驗的原理:碘伏是一種紅棕色的澄清液體,當它遇到維C后,碘伏中的碘分子加成到維C分子中去,由于失去了碘分子,就發生了褪色變化,水就變清了。
同韓佳凝一樣,許多學校的學生們在課后動手操作,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小實驗,在采訪中他們透露,天宮課堂讓他們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
責編: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