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能不能考上研究生?
總覺得父母那一輩的大學生好幸福,工作、房子和孩子,都有國家和社會替你安排,可是到了我們這些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身上:
啥都得自己干,啥都得自己扛,啥都得自己賺。
而且近20年以來,隨著“大學生擴招”的不斷深化,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即將在2022年畢業季突破千萬,預計1076萬人!
也就是說,經歷了80后和90后兩代人的含辛茹苦以后,00后大學生剛畢業就要面對每年千萬人以上的求職壓力。
不得不說,00后的日子,簡直比80后和90后還苦。
01
既然人才市場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求職壓力大、工作不好找,那么00后年輕人自然應該抱著“早日醒悟、趁早考研”的覺悟,早備考、早領先。
才不至于到了大四,畢業即失業!
事實上,被父母和家人催著去考研的,可不是少數。至少占考研大軍的30%以上。
不過,不管是半推半就、遮遮掩掩地考研,還是懸梁刺股、披肝瀝膽地考研,想要在數百萬考研生的競爭中金榜題名,就要做好“蛻一層皮”的心理準備。
否則,你就會成為每年15%左右的棄考生中的一員,畢業多年后,還在為自己當初沒有努力、不夠努力而感到追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
平心而論,考研真的是一條普通人難以忍受的,充滿著孤獨、絕望和失落的崎嶇小道。
大家都是同齡人,憑什么別人一畢業就進入國企外企,才一兩年就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而此時此刻的你,卻還在出租屋里啃著干脆面,讀著已經學了十多年的課本,考著已經做了三四遍的試卷?
所以說考研,最難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02
我建議考研生平時少玩手機、少刷資訊、少約同學,以免因為生活境遇的天差地別而產生了狂躁情緒。
尤其是在每天備考復習的時候,最好是直接關閉手機,杜絕除了眼前書本以外的無用信息和負面溝通。畢竟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和專注力都是有限度的。如果你在和同學好友相處攀比、羨慕嫉妒的過程中,消耗了太多的學習時間和情感能量。
那么你肯定無法完成,在考研伊始就制定好的備考計劃。
就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會兒情緒煩躁,一會兒身心俱疲,考研需要透徹掌握的十多本書還沒有看完,時間就已經推進到了臨近考試的前夕。
但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后悔藥,考研也是!
不要總覺得自己的情緒太差、壓力太大,就想要放松休息,等到明天再“加倍努力”,這樣的結果只會讓你更焦慮、更煩躁。
事實上,沒有人會在開始學習或工作時,時時刻刻都能保持飽滿高漲的100%狀態。除去頂尖學霸和絕對學渣,大多數考研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狀態,基本都處在50%至80%之間。
只有更努力、更理智和更專注的人,才能考研上岸。
03
“為什么時光不能倒流?”
“為什么當初不夠努力?”
“為什么輕易放棄考研?”
如果當初多努力一點、再堅持一點、更勇敢一點,會不會和其他同學一樣,擁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和優厚的薪酬?
不得不說,上岸的考研生都是相似的,放棄考研的人卻各有各的理由。
有的抱怨自己沒有早點備考,有的后悔當初沒有看清現實,要么壞在英語成績上,要么毀在別人的胡亂建議上,不是太過拘泥于“第一學歷”,就是在復習過程中各種玩物喪志、拖延貽誤,從頭至尾都沒有完成過任何一輪復習,整天抱著手機就是刷刷刷!
偶爾6點半起床、專心致志地學了一早上,連自己都被感動了,無休無止地發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卻忽略了當天剩余時間的復習任務。
這“考研大業”,不就是這么荒廢的嗎?
更何況有些考研生,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在孤獨而無望地堅持著,真的是太難了!
但是找到所謂“志同道合”的研友,又是一柄“雙刃劍”,雖然可以時不時地討論和對比一下彼此的復習進度,但如果兩個人的考研意志都不堅決,又會很容易造成相互影響和彼此拖累的狀況。
那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考研是一場“學習苦旅”,太孤獨不好,太合群有害,最難的是:
你要克服對其他同學好友的羨慕嫉妒恨,傾盡心力地投身于眼前日復一日的學習計劃中,以免在偷懶、棄考以后,才感到追悔莫及。
畢竟,應對嚴峻就業形勢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到含金量更高的學歷證書!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能不能努力奮斗一把,盡力考上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