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有自我意識,但這個覺醒的過程或早或遲、或長或短,但絕非越早就越好。就比如民族情懷,它是在某個瞬間你突然被觸及,然后不由自主地產生。在全球文化正在融合的今天,與其說民族情懷,不如說文化情懷。對于我們國人來講,這個文化正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舉個例子,比如陸游的詩句“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夢反映了情懷,情結凝結于夢,多多少少都會有些被觸動。再比如如今的“中國夢”,每次看到這三個字,內心總會有一股熱流。這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最博大深厚的情懷。
當然這里說得比較宏觀,對于同胞們來講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愛國”。不管你是哪個職業,身居何種位置,這都是對你最起碼的要求。可有些年輕運動員頂不住高薪誘惑,拋開個人身上肩負的使命,加入別國不說,還以擊敗曾經的國家為榮,“籃球天才”張天杰正是其中一者。
加入日本
張天杰如今的名字叫張本天杰,出生在東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陽。父親是前遼寧籃球隊的一員,母親是前國家排球隊的一員,爺爺更是前遼寧省擊劍隊的總教練。既然有著如此優秀的運動基因,再加上整個家庭體育氛圍如此濃厚,張天杰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籃球運動員。
在八歲的時候,張天杰的身高就達到了一米六,你很難想象和同齡人的差距。既然有著如此優秀的先天條件,未來必然可以在體育領域大展拳腳。2003年,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張天杰被帶到了日本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難道要丟掉自己的天賦嗎?張天杰變得愈發努力。
隨后他報名了日本聯賽籃球的選拔,因為天賦過于突出,他被日本青山學院錄取。當時他算得上是隊里的核心人物,后者隨即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不僅可以獲得“日本綠卡”,還給予了高薪,張天杰猶豫了。2008年,張天杰加入日本并改名張本天杰,正式代表日本出戰比賽。
放出豪言
既然是代表日本出戰比賽,那就意味著有可能和中國隊相遇。就常人來看,這可是曾經生活的地方,必然會有著一絲絲情感。隨著時間的流逝,張本天杰用事實證明,人們的想象多余了。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以6分惜敗給日本。比賽結束后,張本天杰卻在場地怒吼。
贏了比賽慶祝,這一點無可厚非,殊不知格局未免太小?在面對媒體采訪時,張本天杰公開表示:“如果留在中國,自己可能連球都打不上,但日本則大有不同,自己可以成為主力并輕松獲得冠軍”。言語之間充滿了對祖國的蔑視,你很難想象,這個人的眼界有多么狹隘。
視頻在互聯網上發酵后,張本天杰的父親出來解釋,表示誤會到他的兒子了。本以為事情會就此沉溺,沒想到張本天杰在社交媒體發文:我雖生在中國,但我是個實打實的日本人。雖然說的是事實,可曾經對祖國的污蔑不可原諒。如今的他已經失去風光,只能在韓國打球。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一下著名的教授鄭強,鄭強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道:當年去日本留學,我是唯一回來的人,日本人都很尊重我!說因為我有靈魂!在外國人看來,那些留在國外為外國打工的人實際也不值得尊重。一個連自己國家都不愛的人,外國人怎么會尊重呢?實際想想也是,學的知識都建設其他國家了,怎么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尊重那些背叛自己國家的人的。
在外國人看來,能拒絕外國高昂的薪酬和待遇,這樣的人是有靈魂的,更是有骨氣的。
鄭強教授還說,中國人留在國外,其實大部分都是為了優厚的待遇和優越的物質生活。一個人能不被物質誘惑,在任何人眼里,可以說都是值得敬仰的。
最近幾年,鄭強教授一直在從事教育行業,經常去很多公開場合去演講,一是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二來則是告訴校長和老師,如何才能搞好教育。
讓中國孩子從小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一直都是鄭教授的愿望之一。因為只有掌握中華民族的璀璨耀眼的光輝歷史,才能刺激和調動孩子的愛國情懷。如今,很多年輕人不愿在國內工作,看不上國內的環境,這難道不是歷史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嗎?現代人不知道當今生活來之不易,很難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不知道繁榮昌盛的祖國為振興中華民族做出了多少貢獻。
不過,并不能將所有原因全部歸咎于孩子。身為教育工作者,鄭教授曾經在多地演說中都曾提到過這一點,以前在衡水中學做教育報告時,鄭教授當著三千多名高中校長的面問到,中國哪一位院士曾同時獲得人民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改革先鋒稱號、八一勛章呢?問題一出,臺下一群人頓時啞口無言,沒人能夠第一時間給出答案,這讓鄭教授感到十分惱火。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獲得上述榮譽的院士正是程開甲。但是,身為高中校長的他們卻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不得而知,那么身為學校的學生,自然也無法作答。可見,教育者的失職將導致教育體系出現龐大的漏洞。
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肩負著傳輸知識與學習觀念的學校肩負著巨大的責任。出生在現代的很多年輕孩子,每天都要將大量時間用于網絡游戲、追星等娛樂項目上,對于國家的歷史卻一問三不知,這正是當代教育者最需要反思的問題。
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以史為鑒,開拓個人眼界,掌握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歷程,能夠為未來學習提供很大的幫助。
據美國研究數據顯示,大部分事業取得成功的人都喜愛歷史故事,他們普遍認為,很多現實生活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很多都能從歷史故事中找到答案。這是因為很多我們出現在現代的問題,其實在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所以說,對于我們的下一代,一定要加強歷史文化教育,加強愛國精神教育,讓他們謹記民族歷史。
歷史專家曾說過:一個民族的族人如果遺忘了歷史,那么這個民族將走不長遠。
昔日的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為了尋找讓孩子主動熱愛學習,能讓孩子主動愛上歷史科目的教育方式,特意前往上找到了被稱為“二混子”的陳磊。
陳磊是一名歷史漫畫作家,他利用創新的手法,把漫畫融入到歷史知識當中。把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同時還加入了網上流行的“諧音梗”、“段子”等。
興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不會主動學習,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沒有給孩子從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畢竟孩子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琴棋書畫全憑家長下筆。想要孩子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就應該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從而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
陳磊花費多年的時間去創作,甚至拜訪了眾多歷史專家,專門請他們幫忙審核把關自己的作品,才得以打造出這套《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少年歷史漫畫啟蒙圖書。
里面的知識跟傳統的歷史科目圖書完全不一樣,沒有大量繁瑣的歷史事件,也沒有枯燥乏味的英雄事跡。而是利用漫畫的形式呈現出來,披上幽默的外衣,文筆詼諧有趣,配上新穎的漫畫,讓孩子在歡聲笑語中學習歷史知識。
而且知識布局上也使用了去繁就簡的方式,把握住關鍵的歷史知識點。比如:秦國統一六國的順序:韓趙巍楚燕齊秦。陳磊卻利用諧音梗的方式呈現出來:“喊趙薇出演齊秦”。讓人一下子就把這個順序記清楚了。
雖然幽默風趣,但完全不失嚴謹,知識點經得起推敲。陳磊利用手繪漫畫的方式,把五代十國和唐宋元明清的清晰脈絡都捋了出來
比如:五代十國的歷史就像廣場舞表演,各大爺輪番上陣。大宋打架常吃虧,但經濟繁榮恢復快。元朝中期愛“宮斗”,38年換了9個皇帝……
掀開紛繁復雜的歷史表象,略去了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讓孩子能夠在歡聲笑語中學習。放下手中的手機游戲,主動愛上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與其花費更多的錢把孩子放到補習班,不如送一套《半小時漫畫》給孩子,讓他們主動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