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盧剛進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專業學習。由于物理是一門基礎學科,日后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繼續深造。由于盧剛家家庭條件一般,盧剛沒辦法自考托福,然后出國深造。他必須要考當時由愛國物理學家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學交流計劃選拔項目。
1984年,盧剛參加了選拔考試,最終成功通過了考試,獲得了公費留學的機會。
公費赴美留學
1985年6月,盧剛順利獲得了北京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后,盧剛拿著公費遠赴美國,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正式開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
愛荷華大學
剛進入愛荷華大學后,盧剛就以物理尖子自居,雖然這所大學里有很多中國留學生,但盧剛卻并不喜歡和這些同胞一起合群,他喜歡一個人待著。總覺得自己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比周圍的人都要高。
事實上,當時的盧剛研究的領域是電漿。而直到現在,整個美國也才只有300多位從事于該領域的科學家。由此可見,如果盧剛學成歸來,對于中國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不過盧剛的性格卻造就了他難以成為棟梁之材,他獨來獨往,作風怪異,臉上永遠是陰霾籠罩。和人交往時,盧剛說話尖酸刻薄,從不顧及他人面子,經常拿著別人的痛處說事,這讓導致盧剛的朋友極少。
性格孤僻
除此之外,在生活上,盧剛又是一個極為好色的人,到美國后,盧剛經常會換女朋友,幾乎是見一個愛一個。只不過因為他沒錢長相一般,很少能成功地追求到女孩。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他也經常出入美國一些酒吧、色情場所。
讓盧剛引以為榮的便是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但是一個學弟的到來,讓盧剛陷入了怪圈。
山林華簡介
1987年,盧剛所在的留學生宿舍里來了一位從中科大畢業的留學生,他就是山林華。
山林華,1964年出生于浙江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作為家中長子,山林華從小學習優秀,為的就是能出人頭地。早些年,父母除了種地還要四處攬工,就是為了給山林華湊夠學費。1980年,16歲的山林華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這在當時是比清華還要難考的學校。
進入中科大后,山林華選擇了物理學。并為之不斷奮斗,1987年,山林華獲得了中科大物理學碩士學位,之后便和盧剛一樣拿到了遠赴美國深造的公費留學機會。
剛來到愛荷華大學時,山林華就和盧剛住在同一間留學生宿舍里。兩人也拜在同一個導師戈爾咨教授的門下。這樣看來,山林華屬于盧剛的同門師弟。在愛荷華大學里,山林華學習認真,為人熱情。結交了不少好朋友,并且還和一位來自安徽的女孩結婚了。婚后,山林華省吃儉用每個月都會給浙江老家寄去生活費。
同門師兄弟之間的競爭
盧剛和山林華同屬于戈爾咨教授的學生,兩個人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出色,在參加博士資格考試時,盧剛的各門科目都是“A”,他的成績已經刷新了校物理系記錄,而山林華則稍稍遜色。但是成績終歸是成績,物理學最重要的還是在實踐方面。
盧剛是一個剛愎自用目中無人的自大狂,很多時間,他甚至不認同教授的觀點,經常會和自己的教授吵起來,甚至不按照教授給他規劃的選題走,非得自己找了一個導師并不擅長的選題。而山林華雖然也才能出眾,但他很低調,在導師面前也很謙遜。他跟隨導師選擇了一個讓導師滿意的選題。
因獎學金產生恨意
1990年,盧剛和山林華都完成了博士論文,兩個人均參加了博士論文答辯,山林華的論文一致獲得了多位導師的好評,更是被這些教授被推薦為優秀論文,還獲得了DCS學術榮譽獎,獎金2500美元,這是該校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反觀盧剛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的論文不但沒有獲獎,還被導師們不斷指出錯誤,他沒能通過答辯,導致只能讓他下去繼續修改論文。
山林華博士
就這樣,自己的師弟提前一年獲得了博士學位,還留在了愛荷華大學繼續做博士后研究,而自己卻還要多待一年。他憤憤不平,多次找到導師上訴,希望導師能夠重新審視他的論文,但都被導師拒絕了。盧剛很郁悶,在他眼里,明明自己的論文非常好,為何卻得不到導師的欣賞呢?肯定是山林華和幾個教授串通好了,在盧剛眼里,山林華是一個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的小人。
那一年里,盧剛心情非常低落,他一直都想找個機會報復山林華和幾個教授,但是他還是忍著,因為他還要拿到博士學位,讓全家人得到榮光。
反觀山林華則春風得意,在短短的一年里,山林華與戈爾咨教授及史密斯教授共同在JC只上發表論文,對能夠阻礙通訊的“地球磁暴”現象提出解釋和預測。山林華由此也受到了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盧剛本人
1991年,盧剛終于通過了論文答辯,但是導師卻并沒有留他下來從事博士后研究的想法。這樣下來,盧剛只能出去找工作了。由于專業不對口,出去找工作的盧剛屢屢遭遇白眼,最終他覺得這個世界都拋棄了他,所以他決定報復那些他痛恨的人,然后自殺。
作案過程
盧剛在作案前實施了嚴密的計劃,他先是寫下了一份報復名單,這份名單就包括導師和山林華。其次他又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了持槍證。接著,他到美國一家槍店購買了38口徑連發左輪手槍和一把22口徑手槍。
左輪手槍
1991年11月1日中午12時02分,盧剛已經打算就在當天下午動手,動手前,他給自己的二姐寫下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我昨晚給你打完電話后,一個人哭得死去活來,我死活咽不下這口氣。你知道我一生來正直不阿,最討厭溜須拍馬的小人和自以為是的贓官。
盧剛的家信
很顯然,盧剛認為山林華之所以獲得獎學金是向教授和校領導行賄了。
下午15時30分左右,盧剛進入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系大樓的三樓309室,當時該教室正在進行一場專題研討會。盧剛的導師戈爾咨教授、導師助理史密斯副教授和山林華博士都在其中。
一進入教室后,盧剛找到了一個靠近戈爾咨教授的位置坐了下來,教授以為盧剛是來聽課的,倒也沒和盧剛交流。
場景還原
研討會開始后,所有人都已坐下,大家都靜靜地聽著戈爾咨教授講話,此時盧剛感覺到了時機已經成熟,他猛地站了起來,二話沒說就掏出左輪手槍一槍擊中了47歲的導師戈爾咨教授,戈爾咨應聲爬到地上,盧剛接著又在教授的后腦勺部位補了一槍,確定其死后,盧剛又對著導師助理史密斯副教授的身上連開兩槍。
這個時候,在場的所有學生都紛紛往教室外面跑。而看臺上的山林華博士還未意識到危險,傻傻地站著,此時盧剛一眼就認出了山林華,他走上前,對著山林華的腦部和胸膛連開數槍。27歲的山林華結束了他短暫的一生。
場景還原
之后盧剛離開了309室,他一路小跑來到了位于2樓208室的系主任辦公室,此時44歲的系主任尼克森正在處理事情,沒想到,盧剛進來后二話不說便朝著尼克森頭部打了一槍,在卻讓尼克森死后,盧剛又返回到了309室,他要看看剛剛被他槍殺的三人是否真的死了。
此時他看到,史密斯副教授身邊圍了很多學生,這些學生正在拯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盧剛見狀又給史密斯頭部補了一槍,也讓史密斯失去了生命。
當然這還不算完,之后盧剛又離開物理大樓來到了生物大樓,他拿著槍,四處尋找著下一個目標,但是他找了很久都沒有發現目標。
之后盧剛離開生物大樓又徑直向學校行政大樓走去,然后他沖入一樓111室的校長辦公室,此時只有副校長安妮·克黎利在,盧剛拿起手槍向安妮·克黎利的前胸和太陽穴連開兩槍。當他要離開時,他發現校長辦公室里還有一個學生秘書茜爾森,而茜爾森正準備打電話報警,盧剛隨即瞄準茜爾森的頭部開了一槍,然后徑直跑到了二樓203室。
到這里,盧剛似乎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殺人目標,他鼓起勇氣飲彈自盡。
場景還原
整個槍擊事件不到20分鐘,很快,愛荷華城警方趕到現場,經過初步排查,警方確認盧剛槍殺的6人中有5人當場死亡。
茜爾森被緊急送往醫院
學生秘書茜爾森脊椎中彈被緊急送往醫院,最終經過醫生搶救后活了下來,但是她頸部以下全部癱瘓,至今仍然坐在輪椅上。
事件后續
警方隨后也截獲并扣押了盧剛在事發前幾天寄回國內的包裹、家信、匯款等。而盧剛寫給二姐的那封信在之后也被公開,從這封信就足以看出盧剛殺人的整個真相。
遭槍擊的六人
盧剛事件很快引起了全球熱議,這件事也很快傳到了中國。中國各界人士對此事議論紛紛,人們都在聲討盧剛這個殺人狂魔,同時也在惋惜無辜的山林華博士以及其他死去的四人。
當山林華的弟弟山雪良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后,他在電話中失聲痛哭:“我哥哥是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才熬到今天,我們全家以他為驕傲,那個人為什么要殺他這樣好的一個人!”
據山雪良介紹,山林華自從到美國后,就一直專心于學術,幾年來很少回家,但每個月都會給家里打錢。家中還有父母和奶奶,他們身體都不好。山雪良沒有勇氣告訴家人哥哥遇難的消息,只是說哥哥病了,然后他一個人只身前往美國料理山林華的后事。
師生默哀
1991年11月4日,愛荷華大學的28000名師生全體停課一天,為他們的副校長安妮·克黎利舉行了葬禮。同時也為在此次事件中去世的其他四名校友默哀。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游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并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里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同事把這書拿給孩子看,平時孩子也補習數學,有時候覺得上補習班有點枯燥。可孩子看這個書,卻覺得很有意思,而且還能把他在補習班學到的東西運用過來。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于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