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考的學子來說,能考入中國的頂尖學府清華大學或者北京大學,不但對自己而言,是對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回報,也是家族的榮耀和令人十分艷羨的事情。
高考狀元
正是因為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分數太高,一般人難以達到這個門檻,每年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尤其是對于高考大省來講,能考上更是難上加難。
而進入這些高等學府,也意味著自己的人生開始了質的飛躍,以后的人生也會和以前的同學甚至是同齡人出現巨大的差距,成為精英人才。
所以能考上清華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或者其他的頂尖高等學府,對于一般的學子來說都是夢想。但是對于一個人來說,卻是輕松可以達到的事情。
這個人就是高考狂人張非,可以說上天給了他無與倫比的學習天賦,讓其在學習上可以輕松超越同齡人,并且在2002年就考入了復旦大學。
但是張非的目標并不是復旦大學,因此就放棄了這次機會。重新復讀以后,在2003年以606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學,并且選擇了熱門專業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進入大學的張非如一只從籠中放飛的小鳥,盡情地開始享受大學生活,早已經將學習拋在了腦后。北京大學里到處都是勤奮學習的學霸,各專業也有極其嚴格的考試規則和學分制度。
張非天天沉迷游戲,有時候甚至曠課不去,以為自己這樣也不會被學校處理,畢竟已經順利進入大學校園了。
到了期末考試的時候,沒上過幾天課的張非不但學分不夠,考試也有七門掛科。這個成績遠遠達不到北京大學的要求,也不需要這樣一個學生。
北京大學也明文規定,但凡是掛科五門及以上就要勸退,因此渾渾噩噩地張非被成功退學。
身為學霸的張非自然是不甘心,在當地找了一所高中復讀。并于2004年,又通過復讀,考了703分,成為高考狀元,順利進入了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
但是進入清華大學之后的情況卻是事與愿違,原本所有人都艷羨和佩服張非這個天才。張非也成為本地的佳話,一個人兩次獲得狀元,并且考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對于一般人來說根本不可能。
重蹈覆轍
再次進入大學校園,張非還是不吸取教訓,對于他而言,這狀元和高分來得太過容易。一進入大學,又撿起了網絡游戲,絲毫不自律地張非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將大量的時間和精神都放在了網絡游戲上。
歷史再度重演,進入清華大學不到一年的時間,張非就因為荒廢學業,沒有修滿清華大學規定的學分,再次被退學。
依舊不甘心的張非只能再次回去復讀,這一次為了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張非特意改了名字,也換了一所高中,成為張空谷。在南充十三中復讀了三個月,在此參加高考。
最終以677分再一次進入清華大學,并且改了專業,成為環境工程學院專業的一名新生。
張非前前后后復讀也換了好幾所學校,也一次次以高分進入中國頂尖學府。只能說張非的確有驚人的學習才能和天賦,一次又一次地獲得幸運。
這一次進入大學的張非,經歷了兩次退學,直到這其中真相的父母以及曾經的老師,對于張非的行為自然是十分失望。雖然這次又進入了頂尖學府,但還是擔心張非會被退學。
萬一再次被退學,改名的張非怕是很難收場。畢竟不會每次都給他機會重新來過。
這次張非終于端正態度,認真地去上每一堂選修課,盡自己的能力學習,也不敢再去觸碰網絡游戲。
清華大學全是學霸,縱使張非認真學習,也只能處于中游水平,但是順利畢業完全沒有問題。
終于順利畢業之后的張非還想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畢竟對于他這個專業而言,繼續攻讀碩士,是很好的選擇。
自食惡果
張非的研究生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以及大學平時成績都達到了要求,并且還有個清華大學的本科背景,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被中山大學的教授拒絕成為張非的導師。
因為這些大學之間的消息都是互通的,導師也早已通過清華大學的朋友了解到,張非的歷史以及有些內向孤僻的性格。
繼續攻讀碩士這條道路被堵死了,因此張非打算邁入社會,開始回到家鄉工作。畢竟連續復讀幾年也荒廢了很多時間,他比一般的畢業生要大上幾歲。
有清華大學光環的張非找工作的時候并不容易,因此其不善言辭的性格以及在四川廣安和全國的出名程度,令很多大企業望而卻步,生怕張非這種性格不好把控,也很難自律和管理。
最終張非找到了一份普通的事業單位工作,這份工作也沒有任何挑戰。對于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張非而言可謂是大材小用。
他雖然一次又一次地被退學,但是從他堅韌的高考中,也可以看出張非是一個不肯服輸的人。
因此,張非邊工作邊學習,希望可以再次獲得讀研的機會,或許只有這一條路可以改變他的前途。
但是無論張非選擇中山大學的哪個專業,成績多么優秀,只要進入復試,就會被導師拒絕,認為其并不適合當自己的學生。
張非也徹底放棄了自己的碩士夢,也鮮少在接受媒體采訪和曝光,徹底地消失在大眾視野里,或許繼續從事那份事業單位的工作,默默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耕耘,就此度過自己的一生。
張非曾經是四川的大名人,其天才的光環和高考狀元的名頭,讓無數人仰望,也是無數學習的偶像。也成為其高中老師驕傲的存在以及學校的榮譽,學弟學妹都希望可以成為張非。
但是善于學習,善于考試的張非,顯然性格上也存在缺陷,無論是其自律能力還是社交能力,都有所欠缺。
如果在張非的學習道路上,其父母和老師可以給其在學習以外的指導和引領,或許張非的結局不會如此。
也不知道現在默默生活在某一個角落里的張非,這個曾經的天之驕子,堪稱天才的狀元。如今,是否真的后悔?畢竟他浪費了一次又一次本可以讓人生騰飛的機會,最終沒讓這份天才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