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工網
原標題:在地質世界里探尋神秘色彩(主題)
——記西北大學40門課滿績女孩張瑞珍(副題)
陜西日報記者 郭詩夢文/圖
“盡管現在沒有太多學習任務,我仍要加強學習,確保以后讀研‘不掉隊’。”3月10日清晨,在西北大學校園里,正在晨讀的張瑞珍說。
張瑞珍是西北大學2018級地質學系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學生,是老師和同學眼中公認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學期間,她40門課滿績(每門課90分以上),3年來專業綜合測評第一,獲得多項國家級競賽獎,還獲得了去英國牛津大學交流學習的機會……憑借優秀的履歷,今年她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3月10日早晨,張瑞珍在校園里進行英語晨讀。
然而,談及自己最初報考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經歷,張瑞珍卻用“稀里糊涂”四個字形容:“當初高考填報志愿,我對地質學系并不了解,在網上簡單瀏覽了一些資料,就報了這個專業?!被叵肫疬@件事,張瑞珍覺得自己是“歪打正著”,有些不可思議。
入學之初,為了深入了解地質學,張瑞珍特意看了很多關于地質學家的故事。前輩們的經歷,點燃了她對地質學的好奇心。而之后的一系列專業課程的學習和野外實習的經歷,則讓這份可貴的好奇心延續了下去。
外人眼中,地質學危險又枯燥,而張瑞珍對這門學科的看法卻恰好相反?!暗刭|學需要我們經常在野外實習,感覺就像電視里的叢林大冒險,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遇到的是什么,非常有趣,處處充滿挑戰與新鮮感?!睆埲鹫湔f。
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暑假與老師和同學們在秦皇島進行野外實習?!爱敃r我們在深山里做研究,山里的小路十分崎嶇,路的一側就是懸崖,非常危險。但是大家團結一心、互相鼓勵,一路上邊走邊觀察地質現象,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回憶起實習的經歷,張瑞珍感慨萬千。
經過多次野外實習,她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了新的見解?!拔易畲蟮陌l現便是很多書本上圖示的地質現象并不那么具象?!睆埲鹫湎蛴浾呓忉?,“比如書本上關于褶皺、斷層的內容,其識別標志的部分只是描述它的產出狀態、成因等,但在野外,受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僅憑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準確判斷。因此,我經常把野外看到的現象和書本知識結合起來學習?!彪S著學習的深入,地質世界在張瑞珍眼中愈發豐富多彩。正是這些絢麗而奇妙的“色彩”,吸引著張瑞珍在地質專業學習這條道路上一路前行。
其實,張瑞珍在地質學領域的前進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對她來說,專業應用軟件就曾是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上大學前,我對計算機應用不太感興趣。上大學后,時常要用各類計算機軟件繪圖、分析。最初的那段時間里,軟件成了我的‘軟肋’。”張瑞珍回憶說。
為了熟練使用軟件,張瑞珍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操作,還時常主動去找老師和同學交流,討教學習心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021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測井技能大賽中,張瑞珍快速通過軟件加載測井數據、分析測井曲線,并編寫最終報告。在她的配合下,團隊得以順利完成包括數據分析處理、成果圖導出、編寫報告、制作匯報PPT等所有工作。張瑞珍所在的團隊最終取得團體二等獎的好成績。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張瑞珍非常重視豐富自己的閱歷,不僅積極參與系里組織的野外實習活動,還報名參加地質學系的國外交流項目,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前往英國牛津大學進行暑期交流的機會。
“交流學習讓我了解了很多之前沒有學過的東西?!睆埲鹫涓锌?。她在牛津大學學習了兩門專業課,其中一門課程主要是探索海洋中富含有機碳沉積物的起源、它們的地質記錄以及對未來的影響?!斑@門課對我的影響很大,里面的很多內容與石油和天然氣的產生有關。也正是因為這門課,我讀研時選擇了石油天然氣方向?!睆埲鹫湔f。
今年9月,張瑞珍將開啟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讀研新旅程?!跋M约阂院竽艹蔀橄駨埐曇粯觾炐愕牡刭|學家,為祖國地質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闭劶拔磥恚凉M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