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初,新冠疫情在上海再現。3 月 12 日起,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嚴格實施「足不出戶」政策。
疫情的第 3 個年頭,高校封閉式管理也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了,往往都伴隨著后勤供應短缺等一系列亂象。
而這次,上海交通大學現身說法,結結實實給國內高校上了一課。
送個飯,咋還卷起來了?
高校封閉式管理,首當其沖的就是里面幾萬名學生的吃喝問題。
交大的壓力可不小。閔行校區占地面積 4600 多畝,有將近 100 棟學生宿舍樓,東西兩個區域合計住宿的本科生、研究生多達近 3 萬人。3 萬張嘴的吃飯難題,可全都指望志愿者們了。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交大封校的這 1 周時間里,雖然前期有過一些短暫的混亂,但迅速恢復了秩序。為了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在飯點準時吃上熱乎飯,交大也是變著花樣地卷,以至于有網友驚呼:「 再送幾天,學術論文都要出來了!」
送餐 1.0 版本
承擔起為 3 萬名學生送餐任務的,是交大的「外賣天團」,這群「外賣小哥」可不簡單:有平常站在講臺、實驗室里的老師們,有傳道授業、鬢已斑白的專家教授們,甚至優青杰青長江學者乃至院士都閃亮登場......
圖片來源:朋友圈截圖
上海交大智能車實驗室負責人楊明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介紹,他所在的學院里,5 位老師一共負責了 4 棟宿舍樓、1000 多名學生的餐飯配送,而他們送餐的載具,就是自己的私家車。
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老師們第一次嘗試配餐員的工作都不熟練,加上私家車一次只能裝幾十份飯,所以 1.0 版本的送餐效率并不高。楊明教授送完最后一份飯已經是晚上八點半了,花了 3 個多小時時間。飯送到學生們手上時,也已經有點涼了。
于是為了提高送餐效率,交大的老師們就開始搗鼓起配送工具的優化了。
送餐 2.0 版本
交大的老師們先是盯上了可以在校園里穿梭自如的三蹦子——三輪車加上一些固定盒飯用的箱子,一次可以裝 400 份,送餐效率大大提升。
這個方法很快就普及到了全校,交大南京校友會甚至還很有針對性地提供了 10 輛三輪車。這些車一到學校,立馬被一搶而空,教授們爭先恐后地開著它為學生們送飯。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劇情發展到這里還很正常,可后面的畫風就開始突變了。可能是嫌棄三輪車還不夠,交大機動學院帶頭搞內卷,直接開大巴給學生們送餐,這畫面相當感人了!
圖片來源:微博 @ 貍角獸
看到機動學院的大巴出山,電院坐不住了,風頭可不能讓你一個院搶了!他們干脆把自動化系自研的無人車給開了出來,一輛小型無人車一趟下來可以運 780 份餐。之后,還有裝貨量更大的無人小巴上場。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通過這波操作,運輸方式經過四種車型不停迭代,送餐效率大大提高,基本一個小時以內就可以搞定一餐飯的配送。
送餐 3.0 版本
你以為這就完了?交大船舶與建筑工程學院的老師們,還從優化方案上下手了,在送餐中形成了快遞優化模型。
在配送問題上,有的老師經過模擬計算,得出輕松又高效的方案,最后總結為:一個簡單的有邊界條件的運輸優化模型;在送餐車最高送餐量問題上,有的老師經過嚴密測量,考慮到種種問題后得到精確的計算結果,他將此稱為:一個有約束的裝箱問題......
講真,這群人不去發幾篇論文真可惜了。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們經過了多天的配送+模擬計算后,發現效果最好的配送工具居然還是三蹦子,還真挺令人意外的。
送餐這一件小事上,交大就整了 3 次版本迭代,果然很符合「亦可賽艇」的作風。
實驗室有人幫照料,科研汪落淚!
除了吃喝問題,科研汪們還要操心實驗材料們的安危。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 2020 年初無法返校,實驗材料無人照料的慘痛經歷吧...... 那一年在家盼星星,盼月亮,也沒盼來學校的返校通知,從二月等到了三月,從春天熬到了夏天,最后只等到實驗材料損失慘重的噩耗。
交大對這個問題也十分走心。
環境學院的實驗室里,飼養著 500 條模式水生生物斑馬魚,這些「寶貝」平時都是由研究生負責照料。疫情來臨,學生按照規定足不出戶,導師又不能入校,學院便協調物業阿姨承擔下了這份工作。
學院物業阿姨在照顧斑馬魚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在農生學院,同學們精心栽培的小苗苗也得到了留校教師的精心照料。在高強度的教學與志愿服務的同時,老師還幫助大家及時觀察、拍照實驗結果,給小苗澆水,使科研可以繼續。
留校教師照顧農作物,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是交大最大的公共儀器平臺,有電鏡、核磁等 150 多臺高精尖的設備。
疫情期間,這 12600 平方米的實驗室、價值近 4 億元的設備都需要維護,這些精密儀器即使是待機狀態對用電、用水、特殊氣體、溫度、濕度、震動都有很高的要求。
為了確保儀器們的安全,交大的老師們堅持留在中心對設備實施監控和維護,并進行每日安全巡查。
魚有人養、苗有人澆、儀器有人管。相信交大的科研汪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他們只需要靜靜等待春暖花開,學校正常運行時。
來點人文關懷,這學校能處!
以上這些場景,只是上海交大這場抗疫之戰的冰山一角,也是很多高校抗疫之戰的冰山一角。
吉林大學施行校園封閉管理時,為了不讓數萬名學生挨餓,直接發出「孩子們,我們一定會把飯供上!」的吶喊,令不少人動容。
圖片來源:吉林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全封閉式管理時,3 萬余名學生的吃喝成了難題。由于學校食堂用餐需求量增多,未受疫情影響的老師們便主動拿起鍋鏟,加入幫廚大軍,于是便出現了一群博導、教授上班時間線上直播授課,下班時間到食堂削蘿卜的名場面。
圖片來源:神鳥知訊
疫情的第 3 個年頭,高校在封閉管理時漸漸以人為本,不再是粗暴的一刀切式管理。當高校封閉管理不當時必會激起學生的對抗之心,多點人文關懷,則會換來全體師生的相互理解與雙向奔赴,成為彼此終生難忘的溫暖回憶。
3 月 14 日,交大校區內第一餐飲大樓無法供餐,導致全體教職工用餐改為自行解決。這則消息傳到網上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支持工作人員優先用餐。也許正是這種溫暖瞬間,才讓此次疫情封校之中的上海交通大學受到了無數夸贊。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
有人評價說,「最近的上海交大越來越像民國時開火車去請愿的交大了」,這種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精神一代代地傳承了下去。
相信困難的寒冬是暫時的,終將迎來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