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到來沒多久,因為疫情原因,許多城市不得不開展網絡授課,學生及老師們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進行學業的傳授與講解。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老師及家長對于網絡授課的擔憂,其中被廣泛討論的就是網絡授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差別。而眾多差別中較為突出的點就是網絡授課的“距離感”。
減少網絡授課的“距離感”成為了增加網絡授課教育的關鍵,那面對這種新興的授課方式我們該怎么做?
家長篇:
家長雖然不直接參與網絡授課過程,但是對網絡授課的“距離感”也有較為重要的影響。
一、保持篤定,坦然面對
在網絡授課期間,多數家長比學生的處境要更加艱難,陌生的學習模式下,家長們出現焦慮、擔心、害怕等消極情緒在所難免,積極的做法是坦然面對,不壓抑,不抗拒,正視這些消極情緒,合理發泄、積極排解。其實,換個角度,此次疫情和網課學習何嘗不是加強親子聯系的契機?你夠篤定,孩子也會信心滿滿,家長寬松的心情、平和的態度是陪伴孩子的一劑良藥。
二、學會溝通,共同解決
對于監督孩子上網課導致的時間和精力上的沖突,父母雙方可以共同協商,通過訴說和傾聽將家庭中的問題討論清楚,分工合作,共同尋求解決方法,而不要積壓矛盾,導致負面情緒加重,產生心理問題。
三、拒絕專制,尊重孩子
作為家長,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家長不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專制型”教育往往會使孩子缺乏溝通技巧,在人際交往中陷于被動,失去自信且易盲從。目前情況下,并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和網絡,家長們可以聽取孩子的意見,相互溝通,制定規則,明確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間、內容和方式,雙方都嚴格遵守,必要時制定懲罰措施。這樣,孩子們有機會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中,當他們違反規則時,會更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抗心理也會有所下降;同時家長也會因“有約在先”而擁有更好的沖突解決方法。不要總是“送水果”、“喝口水”,避免立刻就對學生的上課表現指手畫腳,給學生自己的學習空間,盡可能減少打擾,給予孩子們充分的信任,才能讓網絡授課更貼近真實的課堂,減少“距離感”。
教師篇:
在線教學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形成有效策略,才能卓有成效地展開教與學。
一、盡量開攝像頭教學
老師盡量開啟攝像頭上課,學生們也盡量打開攝像頭聽課。如果受限于網絡或平臺限制,也至少要讓發言的學生打開攝像頭,再進行連麥發言。
二、鼓勵學生發言
在線教學不是單向的,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元多向的。越不點名學生連麥或開啟視頻對話發言,學生們就越來越沒有參與感,也容易放松,沒有進入到適當緊張的學習狀態。因此,鼓勵學生發言,引導學生發言,點名學生發言,抽選不同觀點的學生發言都是在線教學必不可少的。
三、增加互動方式
在線教學使得課堂能夠具有多樣化的互動方式。這些互動方式,哪怕只是投票選擇,都是一種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設置。還有利用諸如共享文檔編輯,可以實時同步地書寫想法,促進學生們彼此交互和多樣化的互動,縮減“距離感”。
學生篇:
作為學生,良好的聽課方式也能幫助自己更進一步的貼近教學內容。以下也給同學們幾條建議,幫助大家更快的找到網絡學習氛圍。
一、積極參加討論
針對老師在課堂提出的問題,聽課的同學應該緊跟思路,盡可能將自己的答案表達出來,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也可以直接將內容發送到討論框中,一方面有助于老師發現存在的問題,也會減少網絡聽課的疲憊感。
二、使用紙筆記錄重點內容
使用傳統的紙筆記錄筆記可以彌補網絡授課距離感大的不足,增加課堂參與感的同時也增加了對知識的記憶,做到事半功倍。
三、培養自律習慣
“讓學生抱著手機上網課,就相當于讓孫悟空看守蟠桃園”。網絡授課的工具往往也是同學們平時玩娛樂使用的電子設備,很多同學授課期間便忍不住打開娛樂軟件。本想著只“看一眼”,卻過于投入,將課堂拋之腦后。所以,上課期間要培養好自律的好習慣,上課期間絕對不要使用不相關的軟件。
減少網絡授課“距離感”需要老師、同學、家長們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學們在網絡授課中也能獲取新的知識,不斷進步,也希望疫情早日散去,學生們早日回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