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嘴 大嘴讀史
歐陽修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壇霸主。
歐陽修22歲科舉出道,從此聲名鵲起。
但就是在這一年的考試中,歐陽修作弊了。
我們知道,所謂作弊,抄人家得利的,是作弊,給別人抄的,同樣也是作弊。
有的時候,作弊被抓,學渣學霸哥倆好。
歐陽修就是那個大公無私急公好義舍己為人兼愛無私同情心泛濫的作弊學霸。
據宋代王铚《默記》記載——
有李郎中,忘其名,是年,赴試南宮。
將迫省試,忽患疫,氣昏憒。
同試相迫,勉扶疾以入。
既而疾作,憑案上困睡,殆不知人。
已過午,忽有人腋下觸之。
李驚覺,乃鄰座也。
問所以不下筆之由,李具言其病。
其人曰:
“科場難得,已至此,切勉強。
”再三言之。
李試下筆,頗能運思。
鄰座者乃見李能屬文,甚喜,因盡說賦中所當用事,及將己卷子拽過鋪在李案子上,云:
“某乃國學解元歐陽修,請公拆拽回互盡用之,不妨。
”
李見并懷若此,頓覺成篇,至于詩亦然。
是日程試,半是歐卷,半是歐詩。
李大感激,遂覺病去。
論策二場亦復如此。
榜出,歐公作魁,李亦上列,遂俱中第云。
說是在天圣八年,也就是公元1030年,有個姓李的考生進京參加省試。
只要過了省試,就是進士,就算是熬出頭了。
可就在萬里長征最后一程的節骨眼上,小李生病了,全身乏力,昏昏沉沉,這狀態怎么考試啊!
如果是武漢考生,說不定就要被隔離了。
小李強打精神進了考場,勉強支撐,可是腦子一團漿糊,根本發揮不出平時的水平。
看著考題,想著想著,小李趴在考桌上,睡過去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忽然,有人碰碰小李的胳肢窩。
一看,是鄰桌的考生。
這位考生問小李,你咋回事?
放棄了?
怎么就睡上了?
你的心也忒大了吧!
小李說,我特么也不想睡啊,這不是生病難受嗎?
鄰桌考生說,幾年等一回,錯過這一次,下一次又是好幾年,堅持一下吧!
鄰桌看見小李開始動筆了,也為他高興,干脆開始碎碎念,把考題中有關的觀點、論據啥的,一一告知。
到了后來,這位熱心人,干脆把自己已經做完的試卷,放在小李的面前,我是歐陽修,前不久國子監的選拔考,哥們第一,你看看,隨便抄,放心大膽地抄,稍微改動一下,換個次序啥的就行。
小李看了歐陽修的試卷,自己的思路也有了,修修改改,復制黏貼,大功告成。
小李覺得神清氣爽,心情愉快,感冒的癥狀也好了很多。
第二場考試,照葫蘆畫瓢,學霸加快手歐陽修做完卷子,大方地繼續給小李“借鑒”。
等到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歐陽修高中第一,小李的名次也很靠前。
歐陽修,你原來是個作弊的學霸。
故事的真實性讓人很是犯嘀咕,這監考的人都是死人啊?
同一個考場的考生就沒有舉報的?
要知道,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踹下去一個是一個啊!
話說回來,這事在北宋初年,還真是有可能。
那時候,整個科舉制度還在形成和調整中,還沒有固定的體系和程序。
這事要是在明清,一人一個小棚子,一對一的士兵監視,還有巡場,歐陽修想當熱心人都沒法當。
后來,小李進入仕途,當到了某部的郎中,應該也算是司局級干部了。這位倒是不忘當年的恩情,把歐陽修的畫像,掛在家廟里,“事之等父母”,把老歐當爹媽一樣供著,還說“以獲祿位者皆公力也”。
想不到,以做學問認真、文章扎實的歐陽修居然還有這么檔子事情。
不過,誰沒有年輕過呢?
年輕的時候高調一些、做事出格一些,無傷大雅。
更何況,歐陽修也已經為自己的鋒芒畢露付出了代價。
在省試之后的殿試上,歐陽修沒能乘勝追擊,最終只列在第十四名,才是二甲進士。
據歐陽修的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后來回憶,歐陽修沒能當上狀元,主要是鋒芒過露,考官們想挫一挫他的銳氣,讓他以后好好做人。
年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