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的一天,北京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來到了浙江諸暨。他們此次前來,是要找一個高二的學生葉珈寧。葉珈寧是個學霸,才17歲,就已經在全國信息學聯賽、亞洲信息學大賽、國際青少年科技大賽中多次斬獲第一名。
老師來到葉珈寧家中,對葉珈寧母親俞浚開門見山。“您的兒子很優秀,我們北大愿意為葉珈寧降200分錄取!”俞浚欣喜若狂,葉珈寧則淡定許多。
那么葉珈寧是否會簽下這個協議呢?葉珈寧又是如何成為天才的呢?
葉珈寧和錄取通知書
父母言傳身教,成長環境優秀
1999年,葉珈寧出生在浙江諸暨。他的父母在銀行工作,每天的工作都很單調,所以葉珈寧的出生讓一大家擁有的新生活。
白天,父母會出去上班,葉珈寧就由姥姥照顧。晚上,父母會把孩子抱到他們的大床上,陪著孩子一起鬧一起學說話。
葉珈寧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得和其他小男孩兒不一樣了。他不喜歡小汽車,也不喜歡模型槍。每次爸媽要給他買玩具時,他都特別有主見地選擇益智類玩具。魔方、華容道、拼圖,這些都是他的最愛。
華容道玩具,玩法比較復雜
有時候,姥姥在做家務,他就搬個小凳子坐在姥姥旁邊玩玩具。一旦用心了,葉珈寧就特別專注。姥姥起身離開,他也完全不知道。姥姥說過幾次:“小家伙真的好聰明,而且注意力特別集中。不過我有點擔心,他是不是太文靜了?”
姥姥希望他像其他小孩兒一樣出去瘋跑瘋跳,但媽媽卻很能理解他的狀態。俞浚告訴自己的母親:“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不管是安安靜靜自己待著,還是出去和小伙伴兒一起鬧。只要他能感覺快樂,這就是很好的狀態。”
葉珈寧不僅安靜,還很嚴謹自律。吃飯的時候,他一定要確保碗里的每一粒米飯都吃干凈了;幫姥姥澆花的時候,他會注意照顧到花盆的每一個角度;晚上看動畫片的時候,就算再著迷也會按時睡覺……俞浚不止一次感嘆:“咱們家這是來了個報恩的小天使啊,也太省心了吧。”
認真學習的葉珈寧
其實,葉珈寧之所以會養成這樣的性格,和俞浚夫妻的言傳身教離不開關系。俞浚和丈夫都在銀行工作,每天都在和數字打交道,所以他們做事情自然而然就非常仔細嚴謹。同時,兩口子也不沉迷于手機電視,兒子也就學著他們自律的生活方式。
另外,俞浚還很喜歡看書。家里的書柜內容非常豐富,經史子集、科學著作、社會研究、志趣小說……各種類型的書籍,葉珈寧都跟著媽媽看過,所以葉珈寧小小年紀,閱讀量就已經非常高了。他的知識面很廣,也就決定了他的眼界比同齡人更廣。
熱愛奧數比賽,父母全力支持
葉珈寧上學之后,就變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小學霸。每次上課,葉珈寧都特別專注,從來不跟小伙伴說小話。下課之后,就安安靜靜地待在座位上看書。他常常會從家里帶一本有意思的課外書去學校,空余時間他就會掏出來看。
有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對俞浚說:“小珈寧也太乖了,特別認真努力。而且他從來不給我惹事兒。待會兒,請您上臺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兒秘訣哦。”
老師這一出,倒把俞浚整得不好意思了。她在講臺上“凡爾賽”了一把。“這孩子我們還真沒怎么操心過,也談不上什么育兒經驗。就是讓他順其自然地成長,尊重他的興趣和生活方式就好了。”
葉珈寧上三年級不久后,全國突然就掀起了一股奧數熱。當時還有政策規定,奧數成績好可以享受中考加分。那時候不少家長為了加分政策,都會硬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奧數。但葉珈寧不同,他主動向俞浚提出:“媽媽,我想學奧數。同學們都在學,我看了他們的書,好有意思。”
俞浚沒想到葉珈寧會這么要求,但她還是遵從了孩子的決定。上了奧數課之后,葉珈寧就更快樂了。每天放學除了作業之外,他還得做奧數題,但他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我覺得做奧數題,就是一種放松的方法了。”
這股全民奧數熱,并沒有維持多久。后來加分政策取消了,但葉珈寧還是留在了奧數班里,因為他覺得奧數很有意思。俞浚雖然再次感到詫異,但兒子的決定她都支持。
2011年,葉珈寧小學畢業了。以他的成績可以選擇市里最好的中學,但他目標很堅定,要去浣江中學。雖然浣江中學的綜合實力不是最好的,但這里的奧數實驗班是最牛的。葉珈寧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葉珈寧把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告訴父母之后,父母也非常支持。在他們看來,兒子有主見有頭腦,已經比大多數人優秀了。
浣江中學的校徽
奧數學習升級之后,葉珈寧發現自己對奧數信息學更有興趣。在與老師交流之后,葉珈寧把自己的學習范圍縮小到了信息學上。初三那年,他代表學校參加全國信息學聯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自此,葉珈寧名聲大噪。與此同時,浙江各所高中開始關注他。在中考以后,許多好高中都找上門來。他們開出了減免學費、生活補貼等各種條件。最終,葉珈寧選擇了紹興一中。
進入高中以后,葉珈寧繼續著他的信息學大賽的征程。他也成為了學校的風云人物,長期霸占校園男神榜單。不過這里畢竟是重點高中,所以好學生太多太多,葉珈寧的綜合成績并沒有排到年級前三。
葉珈寧的部分獲獎證書和獎牌
他的數學很好,連帶著數理學科都非常優秀。但是,他的文科成績不是那么理想,語文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關。不過葉珈寧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他所謂的成績不好,只是在跟年級前十比。
北大降分錄取,提前適應大學生活
葉珈寧高二那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信息學賽事,他又拿了第一名。這次比賽,是他參加過的最有含金量的比賽。
這項競賽包括計算機程序設計和解決算法問題,每個國家最多可選派4名選手參加。要想代表國家參賽需要歷經層層選拔,而拿到世界冠軍,更是難上加難,所以葉珈寧再次上演了奇跡。
比賽結果出來以后,葉珈寧立刻引起了國內許多高校的注意。這么優秀的人才,誰都想收入囊中。
很多學校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表示愿意提前錄取他。北大的領導和老師更是親自找上門來,當年與他交談。
2016年11月的一天,葉珈寧去了圖書館看書。看完書回家,他卻發現家里多了一些客人。母親俞浚告訴他,那些人是北大的招生老師。
老師說:“葉珈寧,我們北京大學非常誠摯地邀請你來就讀。我們承諾,可以給你降200分錄取。你要相信,在我們這里,你的特長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
“我相信北京大學培養人才的能力,不過冒昧一問,北大為什么會選擇我呢?”
“你在數字學科上很有天賦,尤其是你的信息學相關方面。我們北大正準備創建計算機領域的新型實驗室,為中國計算機領域填補空白,我們非常需要你的加入。”
一開始葉珈寧不屑于北大降分,因為憑借他的實力,他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為了早點報效國家,葉珈寧毫不猶豫地與北大簽下了協議。老師們回北京之后,又給葉珈寧寄了一份《預錄取通知書》過來。
北大的降分錄取承諾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多討論,葉珈寧也進入了公眾的視線當中。有人覺得北大的做法很明智,提前鎖定人才;也有人覺得降分錄取不公平。
葉珈寧的預錄取通知書
面對質疑,北大也給出了回應。他們說,近代以來,有多少文人學者都是嚴重偏科的“患者”。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成為人才。葉珈寧也是這樣,他的發展方向正是社會所需要的方向。
雖然拿到了降分的特權,但葉珈寧并沒有飄飄然。他仍然正常上學,念完了高中。
2017年開年以后,葉珈寧去了北京。他提前找了一家信息學領域的公司實習,同時還熟悉了一下北大的校園環境。在公司里,葉珈寧發現了信息學實際運用當中的諸多問題。他也在思考,信息學研究如何與實踐進行更好地結合。
在公司里,他是最年輕的血液。前輩們都非常照顧他,他也跟著大家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小技巧。在這里,葉珈寧得到了階梯式的成長。離開的那天,前輩們都送了他小禮物。而他自己的那本實習筆記本,也成了他最重要的收獲。
葉珈寧
北大順利錄取,成為父母向導
2017年6月,全民緊張的高考來了。葉珈寧考得非常好,即便沒有降200分的特權,進入北大也沒有問題。考完試,葉珈寧就帶隊去日本參加比賽了。俞浚留在家里,數著日子等著兒子的錄取通知書。
通知書下來那天,俞浚興奮到無以復加。看到寄件人那兒的北京大學,再看到收件人那兒兒子的名字,俞浚的驕傲快要溢出來了。她一改平日的穩重,對打招呼的每一個人說著兒子被北大錄取的消息。
相較于母親的興奮,葉珈寧就很淡定了。他從日本回來以后,母親告訴他通知書下來了。葉珈寧也很開心,但他沒有太激動。“媽,平復一下情緒。北大的錄取這不是咱們早就知道的結果了嗎?”
葉珈寧的北大錄取通知書
雖然面上裝作平靜,葉珈寧當天晚上還是偷偷開心了好久,差點兒失眠。
休整了幾天以后,葉珈寧提出,要帶父母去北京看看校園。于是,一家人出發前往北京。動身之前,俞浚還擔心旅途不順利。因為她沒有提前做攻略,也不太相信兒子那句“帶你們吃好喝好玩好”的承諾。
不過,俞浚這次是真的多慮了。葉珈寧就像一個盡職盡責的導演,帶著他們兩口子穿越了北京的大街小巷。那些藏在角落的美食,他全部發現了。那些景點背后的故事,他已經爛熟于心。那些老北京的風味,新北京的時尚,葉珈寧都摸了個透。
與母親一起爬山
在游覽北大校園的時候,葉珈寧的情緒高漲了許多。他一邊走,一邊向父母介紹各棟樓的作用。他說:“這里是我即將度過4年的地方,是會使我長足進步的地方,這里也許會成為我的第二個家。”
俞浚一路上看著兒子在前方帶路的背影,心里面感慨萬千。她對丈夫說:“我現在都還記得他剛從我肚子里出來時候的樣子,一轉眼他都這么大了。今天看到他頭頭是道地給我們介紹北京,真是又驚喜又難過。兒子成長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我們了。”
丈夫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拍著妻子的肩膀。他在用行動,安撫妻子作為母親的那一顆敏感的心。
很快,迎來了葉珈寧的18歲生日。在成人禮上,俞浚對兒子說:“媽媽希望你能在大學得到更好的成長。但是,媽媽也希望你的時間不要全部被學習占據。去享受更精彩的生活,去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媽媽的話,讓葉珈寧哭笑不得。
他對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對所謂的感情也不強求。提升自己的能力,順其自然地迎接驚喜,這就是最好的安排。
大學全面發展,留在北大深造
進入北大以后,葉珈寧感覺到達了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不過,葉珈寧可不是個書呆子。他沒有把所有時間花在專業學習上,其他精彩的生活狀態同樣吸引著他。他會跟著志愿者協會去做公益,也會跟著校團委的同學參與學校的大型活動。不過他最喜歡的地方,是新聞社。
新聞社是一個信息縱橫的地方,通過采訪、拍攝、撰稿,葉珈寧得到了學習之外的樂趣。在這里,他有了更加全面的發展。他也在嘗試創新,把新聞社的工作與自己研究的信息系統做結合。
更重要的是,新聞社讓他有了牽掛。無心插柳柳成蔭,葉珈寧沒有刻意去想過談戀愛的事情。而新聞社的一個學妹,卻因為工作交流成為了他的女朋友。
談了戀愛的葉珈寧,完全不像是一個天才了。他和其他男生一樣,會因為紀念日送什么禮物而糾結。他也會因為多喝熱水的直男語錄,惹女朋友生氣。兩個人約會的時候,也像其他人一樣,會去咖啡廳、電影院。
葉珈寧與同學
不過,學霸情侶還是有不同的。他們聊天的時候,話題會不知不覺地拐到研究課題上面去。他們也會因為對某一個研究結論發生分歧,而吵架冷戰。他們的戀愛,成為了個人成長的催化劑。兩個人都成為了對方的動力,也都變成了更好的自己。
2021年,葉珈寧本科就畢業了。談到對未來的規劃時,同學們都勸他出國留學。同時,也有不少知名企業向葉珈寧發放offer,邀請他入職。不過,葉珈寧自己的選擇是留在北大。
他這個專業,繼續深造是必然的事情。北大是他成長的沃土,他也愿意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深耕。對于葉珈寧來說,留在國內,可以讓他更清楚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
葉珈寧的榮譽證書
他的初心,是為中國計算機領域做貢獻。留在北大深造,是他創新計算機科學的重要一步,也是他向夢想繼續邁進的重要一步。
結語
哪里有什么天才,天才的汗水才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東西。就像葉珈寧,人人都夸他是天才,人人都看不見他背后的自律和努力。信息學的研究那么難,葉珈寧也遇到過讓人沮喪的難關。
不過從小養成的自律堅韌的性格,讓葉珈寧遇到了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所以,他可以比別人走得更久,走得更遠。
葉珈寧在接受采訪時說:“我要改變中國的計算機科學。”這是少年的豪言壯語,也是中國最美好的未來。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少年的力量給了中國成長的力量,因為有了這些少年,中國的未來便有了更多的希望。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但是,成績就是有差距,怎么辦?
應廣大家長的需要,給大家推薦這套對標中高考要求的技巧套裝——《等你在北大清華》,這套書有兩本,分別是《等你在清華》、《等你在北大》,通過這套書,可以讓孩子們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這套書是眾多學校和名師以及各地高考狀元推薦孩子必買的最好書籍!這套書一經問世就好評不斷,一個月全國銷量更是突破100000+!
一、奮斗篇:由上百名精英教師和學霸總結了各個科目的學習技巧以及學習心得,讓孩子從中找到學習自信,讓學習變得得心應手。
二、青春篇:分享了各地高考學霸們的學習心路,以及如何克服學科短板的方法,具體分析了各個學科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針對中高考考點逐個突破。
三、技巧篇:這篇都是實打實的技巧教學,整理了最常考的考點、難點分析,以及總結了各個科目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技巧,進行了詳細劃分,讓所有知識點變得簡單好記,可以快速提高學習成績。
有了這一套書籍,可以讓差生找到自信,3個月躋身學霸行列,可以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特別是中高考在即,這套書籍很大可能是突破學習的關鍵,也是高分成績的制勝關鍵,眾多學霸都在看的書籍,真心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