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考試不及格,說明我愛國”,這是被不少8090后學生廣為流傳的“學不好英語”的借口,不知道00后和10后學生是否有所耳聞呢?
其實中小學生討厭學習英語,并非是因為學習英語的難度太大,而是英語占用了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而學生們又常聽說,進入社會后會用到英語的機會太少。
據了解,我國部分學齡前兒童就已經開始進行一周2節,一節課90分鐘的英語學習,雖然雙減落實后稍有好轉,但從周末課轉為周中課后,仍舊讓學生筋疲力盡,讓家長苦不堪言。
所以家長們會常常聽到學生對英語的吐槽,再加上家長要在英語教育方面進行大額的經濟支出,所以家長常常在網上抱怨,建議能將英語踢出高考,不過很顯然官方并未接納這個建議。
眼看不能將英語踢出高考,家長開始建議將英語踢出主科
在面對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建議時,不少教育專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們一方面覺得學習英語屬實占用了學生太多時間,但另一方面又擔心將英語踢出高考后,英語會成為貴族語言。
所以家長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將英語踢出主科,變得跟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副科一樣的分值。如果真能實現,學生的學習壓力將會進一步減輕,還可以分出很多時間去學習其他科目。
英語真的將被踢出主科嗎?好消息來了,讓中小學“喜出望外”的是,2022中小學教學計劃有所調整,英語這門主科或將淪為副科,家長朋友們終于可以放心了,下面來詳細了解下。
英語是很多幼兒園的特長課,不少幼兒園還打著“雙語”的旗號招收生源,那自然很多小學也不能放松了對孩子的英語基礎教育,所以在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設有英語課和英語考試。
不過在官方發布的新一年工作計劃中我們了解到,從2022年起中小學教學計劃有所調整。除了會通過課程,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和小學低年級教育外,還會降低英語的重要性。
下面來看看各地區是如何落實的吧,首先是上海地區將安排,除了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書面考試外,還對三四五年級學生僅進行語文數學兩門學科的考試,直接否定了英語的主科地位。
還有很多地區已經不進行派發小學一二年級的英語課本了,有一些學校僅為學生開設了一周一到兩節以聽音口語和繪本為主題的英語課程,大有要回歸到三四十年前,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年代。
而在初中生英語教學計劃中,雖然沒有特別明顯的調整,不過超綱和超前教育自然是不被允許的,再加上已經有地區在考慮降低英語在中考中的地位了,以遼寧地區為例,曾征求各界意見,想要將英語中考分數降低到100分,最后雖然未實現,但想要將英語變成副科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
雙減政策讓英語校外補習機構門可羅雀,學校教學計劃的調整又讓學生可以進一步降低學習英語的壓力,這可謂是雙管齊下、雙喜臨門了。不過官方和學校努力還不夠,家長也有責任。
想要降低英語的“重要程度”,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長應該主動拒絕英語校外培訓機構。雖然很理解家長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但更應該擔心孩子會累倒在起跑線上,所以即便是不上校外培訓機構,學生的總分也不一定會低。
其次,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合理分配學習英語的時間。孩子有上進心,想要通過多學英語去提升成績的想法是對的,但是當上升到內卷之后,成績提升的空間就小了,倒不如將這些時間利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上。
想要學好英語,語言環境很重要,所以家長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有能力的家長平時多用英文和學生對話,多鼓勵學生開口說英文。
英語水平差的家長也可以多在家里聽聽英文歌曲,多帶學生看英文電影或者動畫片。除了幫助家長還得多鼓勵,當學生在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鼓勵式教育格外重要,要讓學生相信他們是有能力可以學好英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