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生時代,都會將課本當成最重要的寶貝,剛剛發下來課本的時候,我們都會小心翼翼地包好課本,防止弄臟或者損壞課本,同時也會將課本當成最權威的知識。
教師也會把課本當做權威的教學素材,一切從課本的內容出發,但是課本真的是絕對的真理嗎?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漏洞百出的語文課文吧。
語文課本上的“假課文”,仔細推敲卻漏洞百出
語文課本在很多家長眼中都是嚴肅、嚴謹的,但實際上在語文課本上也有一些假課文,這些課文看上去積極向上,仔細推敲卻漏洞百出。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的內容是孔子十分謙虛好學,他為了學習親自到洛陽拜老子為師,然后和老子促膝長談,老子也傾囊相授,孔子就每天和老子學習。
實際上,孔子和老子只見過幾次而已,他不可能每天圍著老子去學習,所以這個課文明顯就是夸大行為。
還有《斑羚飛渡》這篇課文,這篇課文很感人,講的是斑羚群被獵人追捕,大斑羚羊保護小斑羚跳懸崖,老斑羚們犧牲了自己的身體,從而讓小斑羚成功跳過懸崖。
老斑羚就只能墜亡,這個課文非常感人,很多小學生都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不禁流下了淚水。
但是事實證明,斑羚并不是群居動物,而且也不可能會生活在懸崖附近,整篇文章完全是假的。
《愛迪生救媽媽》,這個課文非常有趣,讓很多人都記憶深刻,主要內容是說七歲的愛迪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的故事。
在愛迪生媽媽闌尾炎手術的時候,家里的燈不夠亮,而當時情況非常緊急,不能去醫院,就這樣被迫在家里進行手術。
當時的生活條件比較簡陋,燈光也非常昏暗,沒辦法看清楚傷口,這時候聰明的愛迪生就發揮聰明頭腦,找到了很多的大鏡子,鏡子反射出非常亮的燈光,媽媽就順利完成了手術。
這篇就是一個漏洞百出的課文,因為首次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愛迪生7歲的時候卻是1854年。從時間上來講,根本有矛盾。
而且在家里做手術也不可能的這篇課文很容易會誤導學生,讓小學生誤以為手術可以在家里進行。
為什么語文書中會出現“假課文”,專家給出答案
針對這些有問題的課文,家長非常苦惱,他們擔心孩子會被誤導,但是教育學專家表示,家長不必擔心。
因為語文課文并非歷史,大可不必計較,也不用那么嚴謹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問題,語文課文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精神。
通過這些課文可以傳達出正能量,并且讓小學生明白那些道理,而且也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更好地傳承民族精神。
家長也不用對課文糾結太多,雖然有的時候學生會非常困惑,但是只要給正確的答復也是沒問題的,家長也應當去鼓勵孩子認真學習課文。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家長應到積極引導他們的思維方式,并且可以以身作則,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或者抱怨連天,要用正向思維去解決問題。
對于這些漏洞百出的課文,我們應當知道語文課文的真諦,是為了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語文可以傳承優秀的精神和文化,用一些簡單的小故事,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讓孩子更愿意去學習。
所以,對于一些具體的課文內容,大家不必驚慌,應當跟著學校的腳步,相信老師的教學能力,為孩子的學習保駕護航。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應當冷靜,成熟的解決問題才是給孩子的榜樣。
換句話說,家長有時間去挑毛病的話,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身上,合理的給孩子一個答復,然后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培養他們的特長方面。這才是小學階段的家長應當做的。
另外,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人文地理知識,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才可以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個人觀點:知識沒有絕對的,我們也不必過于較真,在小學階段,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有更敏捷的思維,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分辨真善美,學會合作交流。
作為新時代小學生的家長,我們有責任參與到教學中,但是也請相信教學方向,相信學校和老師,配合老師的工作,才是我們應當做的。
今日互動:你認為課文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