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輪“雙一流”評估結果中,最讓人感到吃驚的高校不是那15所被警示的高校,以及被警示的16個學科,而是中國科學院大學,這所在大眾心目中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還要高一個檔次的高校。
18個A+學科僅1個學科被評為一流學科
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已經通告會在今年內公布,但尚未可知。我們依舊可以通過第四輪學科評估可以看出,這所頂級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了30個A類學科,其中A+級學科18個、A級學科6個、A-級學科6個,如此強大的學科評估結果,在第二輪“雙一流”評估中,依然只獲得2個一流學科,這不禁讓人啞然。
很多人猜想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的變化,但是,無論如何變化,這已經存在的30個A類學科在新一輪中不會有太多的調整。即使在2個一流學科中,屬于A+級學科的一流學科有且僅有化學學科這一個,其它17個A+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中的數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等11個學科,以及工學門類的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等3個學科,農學的農業資源與環境、水產學科,和醫學門類中的藥學學科等,如此眾多的A+級學科沒有更多一個進入一流學科之列。
6個A類學科有1個入選一流學科
倒是在A類學科中,材料科學與工程居然打入了一流學科行列,其它的A類學科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同樣與一流學科無緣。
材料科學與工程入列是因為這個學科入選的高校有30所、化學學科入選是因為該學科入選的高校也達到了22所。但是生物學16所、數學13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2所、生態學10所、化學工程與技術9所、控制科學與工程9所、土木工程9所、物理學8所等,每一個學科入選的高校數量并不少,超10所高校的學科也有7個,而中國科學院大學的A+學科依然無緣一流學科。
寫在后面
在不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所高校之外,第二輪“雙一流”一共評出了一流學科433個,其中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級的學科為155個、A級的學科81個、A-級的學科86個。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不包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兩所高校,其中A+級學科共168個、A級學科138個、A-級學科335個。由此我們可以推算出,A+級學科中未進入一流學科的高校僅有13個未入選,而中國科學院大學就有17個A+級學科沒有入選,這個不是相互矛盾嗎?其實并不是,因為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不是作為高等教育學校陣營參與評估,而是以科研單位為陣容參與評估,科研單位的A類學科數量并未計入高等教育學校陣容所致。
此時,我們可能發現,為何中國科學院大學在高校為主流的“雙一流”學科評估中,只有2個一流學科,因為他歸屬的是科研單位,并非完全的普通高校。就比如國防科技大學參與了第四輪學科評估,獲得了8個A類學科,但是,以其真正的實力,肯定不止這么多,主要原因是他并非“普通高校”,而是歸屬于軍事類院校了,有些學科沒有參評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