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日本人為加強對蒙疆地區的控制,扶植察南、晉北、蒙古聯盟成立偽自治政府。隨之,培養和訓練各地區的偽政府公務人員也成了當務之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偽自治政府分別在張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創辦了察南學院、晉北學院和蒙古學院。后來,日本人為了統一蒙疆域內的教育管理,決定撤銷這三個學院,然后在張家口大境門外設立一所新學校:蒙疆學院 。
1941年5月,蒙疆學院大門
在校學生分成兩個學部:第一部只招收日籍學生。第二部則是由各部門推薦的在職官吏或是剛畢業具有中等學歷的中國學生。
蒙疆學院的教室
上課中
蒙疆學院針對日本學生和中國學生的思想改造規定了不同的目標。對中國學生灌輸“四族協和”等奴化思想,讓他們心甘情愿為“大東亞共榮”服務。而對于日本學生,則要求其自覺培養領導意識,以供將來能成為官吏的核心。學院還開設日本語課程,并規定日語是學生的共同語。
墻上的校訓
回族學生的宿舍內景
蒙古族學生
閱覽室
圖書館
蒙疆學院學制為一年,在這期間,學生需要學習的興亞精神論、經濟、教育、歷史、勞動等科目。雖然是以培養文官為目標,但軍事訓練必不可少。
軍事訓練課
院長訓話
當時的院長是一個叫常岡寬治的退役日本中將。曾經擔任駐蒙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
受訓的學生
勞動課
從1939年到1945年,蒙疆學院存續了六年,一共有890名學生畢業,其中日籍學生370人,蒙、漢、回族學生520人。隨著戰敗投降,這所日本人為長期侵占蒙疆地區而設立的學校也走到了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