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一場人才的選拔考試,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高中老師的描述下,學生普遍認為,大學的生活是無比輕松和自由的,不僅可以從高強度的學習中逃離出來,也能掙脫父母的掌控,可以說,大學給了學生無盡的憧憬和向往,也難怪越來越多的學生想要到省外的世界去看看。
只不過,每年在填報志愿的環節,學生和家長都會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發生沖突,其中最為激烈的便是省內和省外的大學該如何選擇,雙方可謂是各執一詞。
學生并不想錯過“走出去”的機會,而家長則希望學生能夠距離家近一些。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在省內和省外上大學的差距,接下來一起看看吧。
上了大學才知道,在省內和省外上大學差的不止一點點
差距一,高考錄取時,省內考生上岸幾率大
大家都知道,每個省份都有優質的大學,而對于本地的考生則會有一些錄取的福利,分數線比省外的要低不說,而且招生的人數也占有絕對性的優勢,考上大學的幾率會更高一些。而省外就不一樣了,不僅競爭十分激烈,還容易有掉檔的風險。
差距二,在校深造期間,得到家長的照顧減少經濟支出
大學都是寄宿式管理,而且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都要依靠自己。如果報考省內的學校,周末以及節假日可以經常回家,并且能夠得到家長的幫助和照顧,還能節省許多不必要的生活支出。而在省外就沒有這些優勢,還需要提前搶購車票,回家堪比“渡劫”。
差距三,在就業上家長可以提供幫助,而且資源也更多
現如今就業形勢非常緊張,家長的幫助和過來人的經驗可以給學生很大助益,再加上國企和省考對戶籍等限制,可以說在省內就業要容易一些。在省外就享受不到這些優勢了,而且沒有親戚和人脈,想要自己闖出一片天地是很難的。
在省內和省外上大學的差距,總是在上了大學以后才知道,也有許多報考省內的學生感嘆,幸好當時沒選錯。綜上,筆者認為,在省內上大學占有絕對的優勢,雖然學生想要走出去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還是要切合實際為好,以免選錯悔不當初。
家長的建議學生是可以采納的,但要切合實際出發
對于學生來說,經歷了十余年的寒窗苦讀,大學期間想要輕松和自由無可厚非。但大多數學生的目的都是為了有一個好的發展,在填報志愿的選擇上,都要切合實際出發才行。
雖然有些時候家長的建議學生不能茍同,但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出的建議,必定會幫助學生少走一些彎路,不僅對于學習深造有很大的幫助,還能更好的抓住機遇。
不過,學生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家長卻不能一直陪伴。在給予幫助的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學生生存的技能和本領,這樣才是最好的教育,也能成為學生人生路上最好的領路人。
但總有一些學生是例外,這些學生自身能力強而且有非常遠大的理想,想要到省外上大學,出去闖一闖,而家長就要適時地尊重和給予一定的幫助,要知道,放手才能更好的成長。
想要考省外的大學,學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和了解
首先,學生到省外的大學就讀,不僅可以鍛煉培養獨立能力,也能增長見識擴展自己的視野。但是考省外的大學難度相對大一些,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基礎,還需要多所報考的城市和院校,進行詳細的了解,以免踩坑錯過機遇。
其次,省外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等,可能省內的差距很大,報考之前學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可以更能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也能避免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沖突。同時也能為培養社交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和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