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寶子們
今天也是愛你們的小知!
最近,后臺總會有23考研或者24考研(當然也包含一些已經考完還不明白的)的同學問這個370/70/70/105/105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有這么多數字?
其實就是院校線/單科線,總分/政治(聯考綜合)/外語/業務1/業務2。
如下圖
所以,先學會看分數線,才知道自己在設定目標時如何規劃。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為什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校線370分,考了423卻無緣復試呢?
回到圖二認真看一下,我們再看一下今年南開大學馬克思學院初試成績排名(非官方),且先不說名單是否真實有效,但是不難看出,W同學總成績423,但是外語69未過70的線,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即使總分排名第一也要與南開大學失之交臂了。
這種和分數線差一分的情況大致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本校有破格錄取或者加分途徑,舉個簡單的例子,浙江大學近兩年都會在復試線后跟一個說明,我們來看下:
單科低1分,總分+20,低2分,總分+25,以此類推,不超過5分且僅限1門。
如果南開也可以這樣就等69-65都有機會,無非就是總分在390-410,那該考生就有機會。
另外一種方案就只能參加后邊的調劑了,只需要找一些英語單科不高于70的院校就可以。
當然,還是有很多學生就是因為讓單科線絆住了腳,總分438,數學單科140,不難判斷該生是報考的清華大學的應用統計,這不就是芭比Q了么,這一年很用功又好像什么都沒干,僅僅因為單科分數線限制,總分即使過線了也不行,真的是考生能力的問題么?這個分數又是多少人望塵莫及的,不過是強中自有強中手罷了。
肯定也有很多學生會強調,這樣的學校我們也不一定考,何必糾結它的小分線(單科線)?
從這件事本身的邏輯上來講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放眼望去看看考研大環境一定不是這樣的。
逐年增長的報考人數和升高的國家線也說明了每個線都很重要,當國家線很難繼續增高的時候,小分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這樣可以有效限制那些偏科的學生。
盡管數一數二數三,英一英二難度不一,每年平均分不一樣,但是國家線劃線的時候只會根據滿100分,150分,200分,300分來劃小分。
所以,當選擇院校專業公共課的時候就要考慮到這些問題,專碩學碩也要選擇自己更有勝算的,一定要基于自身實際情況規避風險。
說白了,只有均衡發展才有更多選擇。
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公眾號:研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