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圖/IC photo
3月16日,西湖大學宣布開招本科生。在當天召開的西湖大學2022本科招生媒體通氣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說:“學校的20位講席教授,會全部參與首屆創新班本科生的培養,確保‘一人一導’。我自己也一定會帶本科生。”該校于2022年面向浙江省開展“西湖大學創新班”小規模本科招生試點,首屆招生不超60人,符合條件的高二、高三學生均可報考。
對于此事,輿論反響不如專家那么熱烈。民辦高校、主要是基礎學科專業招生、本科教育剛起步,是西湖大學吸引優秀生源需要直面的三大問題。
作為一所民辦高校,以博士教育為起點辦學的西湖大學,一改以前民辦高校屬于低端辦學的形象。但其實,想辦好本科教育,比辦好博士教育難度更大。因為,相比博士生選擇導師來說,本科生選擇大學和專業,更看重學校的“身份”。
雖然西湖大學的本科生學費和公辦學校一樣,每學年只有6000元,但其民辦高校這一身份,可能會影響部分學生、家長的選擇。比如,那些高考成績能進985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學生,可能就不會首選西湖大學。畢竟,西湖大學本科教育前景如何,尚不得而知。這是西湖大學在本科招生時需要充分考慮的。
▲2021年10月23日,浙江杭州,從空中俯瞰西湖大學新校區內的“學術環”與學術會堂。圖/IC photo
西湖大學已明確要在本科教學中推進“一人一導”,而如何落實,也是家長們比較關注的。因為,有家長擔心,西湖大學更重視學術研究,教授會把精力用到學術研究、博士教育中,對本科教育不會高度重視。這就需要學校通過有力的本科生導師制轉變家長的看法,在本科招生中,就充分發揮導師的引導作用。
西湖大學首次招生的專業,基本都是基礎學科專業,如生物科學、物理學等,這符合其辦學定位。但這些往往不是眾人追捧的“熱門”專業,所以招生很難火爆。因此,要招收對基礎學科有興趣,且立志在該領域拔尖的學生,不能只在招生環節發力,還需要推進大中教育銜接,面向高中生開設先修課,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科興趣。
我國強基計劃已經實施兩年,今年隨著第二輪“雙一流”建設的啟動,參與強基計劃招生的高校基礎學科專業會更多。在此背景下,西湖大學開設的這些基礎學科專業,需要拿出更多“干貨”,方能吸引學生。
目前,西湖大學采取了基金會辦學模式,實行基金會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著力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我們也期待西湖大學能借著辦好高質量本科教育的契機,也為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作出更多有益嘗試。
新京報特約評論員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李瀟瀟
校對 |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