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一般是由學校或教師發起的,面向學生、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交流、互動,介紹性的會議及活動,是一個大家共同溝通的橋梁!
不過我們發現很多學生是非常害怕開家長會,擔心家長會過多詢問自己的情況,也有一些不想讓老師知道的事情從家長嘴里透露出來!
特別是很多家長非常喜歡用自己孩子的成績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這讓有些學生非常尷尬,自尊心也受到影響。
不過每位老師在安排家長會時,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她們覺得很有必要開一場家長會達到某種目的,不過不久前,在家長會上卻發生這么一件事,因老師方法不得當而一度造成比較尷尬的局面。
老師主持家長會時,突然說:“下面有請我們班最差的學生,成績倒數第一名的家長上臺講話。”老師說出這樣一句話其實并無心傷害其他人,只是希望借助家長會這次絕佳的好機會,讓家長對孩子成績退步明顯引起足夠的重視,后續幫助學生提高成績。
不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而且當時的場面一度陷入尷尬,不過家長說了四句話卻化解了“危機”,也讓老師無言以對!
“請倒數第一名家長上臺”這樣一句話,確實充滿諷刺的味道,任何家長聽了都會不舒服,而且現在教育部明確規定不得公布學生成績,也不進行排名!不過這位家長并不是兇神惡煞般地回懟老師,也沒有選擇忍氣吞聲,而是說了以下四句話:
第一句:“先感謝老師用這樣的開場白,把我邀請上臺”;
第二句:“我的孩子有名字,他不叫倒數第一名”;
第三句:“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提高所有孩子的成績,那么即使他是倒數第一名,也不是差生,更不是最差的學生”;
第四句:“我的孩子只是成績不好,并不是十惡不赦,他需要的是來自父母和老師的鼓勵,而不是作為反面教材來進行宣傳”。
這四句話并沒有貶低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報復老師,不僅維護了孩子的形象,讓孩子知道我始終和你站在一起,也表達了對老師美好的期盼,可以說相當有智慧,也是高情商的體現!
這位家長的霸氣發言之后,迅速引得臺下眾多家長產生共鳴,也讓班主任老師感到羞愧不已,事后老師也為自己不恰當的做法向這位家長表達了歉意。
上述筆者講的例子可以說,家長用他的語言魅力化解了一些尷尬,不過這也說明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教育及老師教育同樣重要,這兩者缺一不可。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與老師喜歡將責任推給另外一方,其實是不對的,大家應該共同承擔著責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重在教孩子知識,不僅如此,學生進入校園以后,大部分時間都是與老師共處,所以學生們的三觀一定程度也深受到老師的影響!
對于家長這一方來說,雖不用花太多時間在傳授孩子知識,不過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他們需要教孩子很多做人的道理,孩子的成長也離不開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教育這條路上,家長和家長攜手同行,彼此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都不可能獨自完成培養孩子成才的使命,所以還是希望老師及家長不要把分內的工作轉嫁給對方!
特別是近年來,不少家長反映老師讓自己代替自己批改學生作業,部分家長成為“編外教師”,可有的家長平時非常忙,陪伴孩子的時間都非常少,更何況監督孩子學習了!所以我們看到有家長一氣之下干脆退出了家長群!
“養不教,父之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家庭責無旁貸!不過對于家長批改孩子作業這一問題,我們要堅決抵制,把家長當成學校的“臨時工”,過度強調教育的“家庭責任”時,對家長們其實反而是一種傷害!
造成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責任邊界趨于模糊,導致家校共育停留于表面,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還是一些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此,也希望教育部門監督不良風氣!及時糾正及制止!
當然,也希望各方不缺位、不錯位,厘清邊界,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只有這樣,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才有可能達到“1+1>2”的效果!
今日話題:您對于家校共育怎么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