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從小我們也接受著尊師重道的教育,知道要尊敬授業的人。畢業后,不少人還會定期會學校看望自己的老師,和老師聊聊自己的近況。駕校的教練是我們考駕照路上的老師,他們教會了我們開車的技巧,也應該受到同樣的尊重才對。可是很多學員拿到駕照后,就直接將教練忽略了,再也不跟教練聯系了,這是為什么呢?
一、與教練接觸的時間太短。
考駕照的時間是特別短的,從報名到拿證最快也就40天的時間。而且這段時間那學員和教練也不是天天見面,只有練車的時候才能與教練見到。科目二和科目三還可能是不同的教練,每一個教練接觸時間可能只有十幾天的時間,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建立深厚的感情是不太容易的。
而上學的時候一個老師要跟學生在一起幾年的時間,有些老師從高一接手這個班級后,會一直帶到高三。老師每天和學生朝夕相處,這種感情相對更加深厚。而且有很多老師比父母還要關心學生,也讓學生的內心對老師有了更多的依賴。
二、個別教練脾氣暴躁,容易與學員發生沖突。
練車時,有些人因為不夠認真或者接受能力比較慢,經常會出錯。個別教練的脾氣比較暴躁,學員練車時出錯,他們就會暴跳如雷,對學員破口大罵,甚至還會爆粗口。
報名參加駕駛證考試的基本都是成年人,大家都非常愛面子,誰也不愿意被教練當成那么多人訓斥。有的人因為跟教練脾氣不和,練車時換了三四個教練。還有些人被罵后,為了擺脫教練,開始發憤圖強,用很短的時間就拿到了駕照。
三、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跟教練聯系。
很多考駕照的人都是上班族,練車的時間都是從工作時間里擠出來的。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盡快拿到駕照,而不是想利用電車的時間來拓寬自己的交際圈。現在的人都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社會,平時工作很忙,有時候加班都要加到半夜,連自己的朋友都沒有時間聯系,又哪來的時間跟教練聯系?
四、心態不同。
有些人覺得,自己和教練之間就是合作關系。報名費就是自己練車的學費,自己已經交錢了,教練就有義務教會自己開車的技巧。學員和教練之間就只是單純的合作關系,所以不會有太深的交集,到駕照之后聯不聯系都無所謂。
當然每個人的心態不一樣,有些人覺得處理好和教練的關系很有必要。萬一自己在開車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向教練請教一下,還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平時他們和教練的聯系比較頻繁,拿到駕照后也會經常和教練聊天。
點評:
和教練聯系不聯系都是學員自己決定的,但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多和教練聯系一下并不算是什么壞事。畢竟他們是自己練車時的老師,對于汽車駕駛方面的經驗比較充足,多請教一下也能讓自己的駕駛技術更精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