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這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總結和踐行,良好的家風是和諧社會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為幫助全市廣大婦女兒童家庭構建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對生活中遇到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心理方面的問題予以指導和幫助,市婦聯聯合河南教育廣播共同推出全市家庭教育暨心靈關愛訪談《“愛”顧家》節目。
每周三上午9點,河南教育廣播《教育大家談》欄目將以電話連線的方式進行訪談直播,市婦聯將每期選派一名資深家庭教育指導師或心理咨詢師,向廣大婦女兒童及家庭傳授家庭教育知識和心理健康常識,為市民群眾提供家庭教育個案指導和幫扶支持,傳授疏導不良情緒、緩解壓力的心理援建技巧和方法,助力社會和諧穩定。
今天請收聽第十一期
——生命之旅,用愛面對
心靈關愛
訪談嘉賓:呂志慶
鄭州市婦聯“安心彩虹”
心理援助志愿服務團講師
三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副主任醫師
從事心理咨詢和家庭教育5年
很多特殊的崗位對維持社會秩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節假日期間、出現突發事件時,總有一些崗位的工作者在逆流而上——洪澇災害中的軍人,疫情中的白衣天使……而在生活中,他們只是一個個普普通通的人。我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生命之旅,用愛面對》。
作為一名從醫近30年的醫務工作者,在思維和認知上經歷了生物醫學模式到生物心理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既需要面對患者的生物疾病,同時需要把患者的心從恐懼、絕望、焦慮、痛苦,轉換為堅強、樂觀、希望、相信、堅守、永不放棄,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生命的奇跡。在家庭教育上,同樣需要用心面對,用愛堅守,才能實現家庭中生命對生命的喚醒。
家庭教育需要用心面對、用愛堅守的認知。長期在社會崗位上堅守與耕耘的工作者,對愛人和孩子卻疏于溝通、缺乏理解、陪伴和關懷,和愛人關系疏離,甚至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孩子學習動力不足。這也是很多人的現實寫照,人到中年,雖然事業贊譽有加,但生活一地雞毛。窮則變,變則通。基于這樣的現實,有那么一些人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找尋,通過探索生命、學習家庭教育找尋一條通往幸福的路。他們中有教師,有警察,有退伍軍人,有各行各業的人……更有一位老師,坦言工作的前20年,把自己活成了教書匠,余生,要以人為本,用生命影響生命,從教書匠轉換為美好靈魂的塑造者。正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關注家庭教育、以愛面對的生命之旅,更多的人登上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列車,讓我們繼續分享,聚焦家庭教育,用心面對,用愛堅守。
家庭教育,本質是構建適宜生命健康成長的優質環境。在家庭中,按教育責任主次劃分,父母第一位,祖父母次之。按人文環境氛圍要求,涵蓋每一位家庭成員,以及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和睦與融洽。按成長能力提升的先后而言,則在時時提示著:首先覺醒的家庭成員成為了家庭教育的領航者——“我是一切的根源”。提升生命品質,做到自省、學習、成長、改變、影響,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優質的家庭教育是一場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的成長旅程,是家庭成員品質提升的必由之路,是匯流成海、成就民族復興的堅實基礎。
2021年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開始實施。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再到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家庭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庭教育關乎家人幸福、關乎社會和諧,關乎國家繁榮、富強。昨日之家庭,今日之學校,明日之社會。聚焦家庭教育,生命之旅,用愛面對,用愛為家庭幸福領航,讓愛幸福萬千家庭。
來源:市婦聯家庭教育中心
編輯:胡秋萍、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