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C
在“QS藝術設計學科排名”中,芝加哥藝術學院位列世界第7、美國第4,是無數(shù)藝術生的dream school
然而,有關SAIC的爭議,卻從未停止過……
01
美國院校中的“異類”
當我們談論藝術留學的時候,普遍認為“英國的院校更有藝術性,美國的院校更加商業(yè)化”;
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呐辽乖O計學院 (Parsons)、羅德島設計學院 (RISD)等,都是商業(yè)風格突出的院校代表。
然而,SAIC卻是一所自由度很高的學校,給予學生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因此也被認為是真正能夠培養(yǎng)和鼓勵藝術家的學校。
正因如此,SAIC的藝術類專業(yè)相比于設計類專業(yè)來說更為出名,像純藝術、攝影、雕塑、電影等專業(yè)都在全美名列前茅。
即使SAIC同樣開設了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專業(yè),但也都偏概念化,因此也都被歸入到了Fine Arts的范疇中。
所以在SAIC,“一切皆可藝術”,沒有人會規(guī)定你的路該怎么走,而是要靠你自己不斷地去探索自己的邊界。
而這,也讓有關SAIC的爭議不絕于耳……
02
口碑兩極分化的名校
SAIC確信“藝術是相通的”,因此,SAIC并不會強求學生在大二的時候確定自己的專業(yè),同學們基本可以按照個人興趣去選擇任意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與課程進修,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專屬于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這樣的管理模式,導致很多SAIC的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專業(yè),這也讓SAIC的口碑出現(xiàn)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有些同學認為,在SAIC學習缺少方向感和目標感,由于自由度過高,感覺一直都是自己在做東西,課程本身反而缺少干貨;
有些同學表示,雖然可以接觸很多不同的課程,但由于每門課程都是階梯式的,想要學習任何一門新課都要從頭開始,時間成本過高;
有些同學覺得,SAIC的自由氛圍可以讓自己嘗試和欣賞不同的藝術類型,更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跨界才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對此,SAIC也給出了官方的回應:“我們的課程鼓勵實驗性的嘗試,通過方法論的教授,沖破媒介或專業(yè)的束縛,相對于在某個單一學科方向深耕而言,跨界學習能給學生的將來提供更大的幫助。”
盡管有關SAIC的吐槽不絕于耳,但SAIC卻依然是美國公認的最難申請的藝術院校之一,而這與SAIC的優(yōu)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03
不容忽視的巨大魅力
雖說SAIC的課程設置方式的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這所藝術名校坐擁的資源卻是所有人都無法忽視的,大概也是很多人會將SAIC作為主申院校的根本原因。
就比如說美國第二大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被稱為“萬國博物館”,而它本身就是SAIC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內的John M. Flaxman圖書館,館藏超過120000書籍,大多數(shù)藝術類書籍也都僅向SAIC師生開放使用。
除了資源以外,SAIC的就業(yè)率也被人稱道。
據統(tǒng)計,SAIC的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半年內就職于博物館、畫廊、獨立工作室或繼續(xù)進修的比例高達95%,甚至高過了許多以商業(yè)化著稱的藝術院校。
SAIC作為一所以純藝術著稱的院校,就業(yè)率能達到如此高的水平,自然也與它重視批判性思維的特征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不同于大多數(shù)院校,SAIC的critique并非老師對學生,而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這就讓SAIC的學生不僅能做出出色的藝術品,更能感受、思考、分析、評價藝術品。
這樣的能力可以說是進入各大藝術單位的必備技能,然而并不是每個藝術畢業(yè)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這大概也是SAIC申請難度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盡管如此,我們的顧問老師和作品集輔導老師還是通過深入調研,摸清了SAIC的申請?zhí)茁?/strong>,并結合L同學的自身情況,進行深度的個性化方案定制,幫助同學們成功拿到了進入SAIC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