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ie Meyer
斯坦福大學正在對其校內的心理咨詢服務進行一些改變。這一消息是在大四的斯坦福女足隊長Katie Meyer自殺一周后發(fā)布的……
Meyer自殺的斯坦福宿舍
在過去的12個月時間里,已經有4位斯坦福的學生相繼自殺。
除了上周自殺的Meyer以外,去年2月,醫(yī)學院華裔學生Rose Wong被發(fā)現(xiàn)陳尸在校園宿舍內。六個月后,工程學院學生Jacob Meisel遭火車撞死,當地法醫(yī)辦公室研判是自殺。今年1月底,法律系學生Dylan Simmons同樣是在宿舍內自殺。
圖源|pixabay
在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三年級學生 Chelsey Davidson之前使用了學校的心理咨詢服務并表示學校需要更多的員工:“進入等候名單非常困難,等候名單很長,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見到心理咨詢顧問。”
斯坦福大學表示,在過去兩年中,他們將心理咨詢師增加了20%,以減少等待時間。然而,這一切顯然還不足夠。
圖源|pixabay
斯坦福大學表示,校方看到了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的需求急劇增加。斯坦福大學這兩天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們將開始招聘更多有臨床經驗的醫(yī)生和心理治療師。
一位斯坦福大三學生Nate表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本科生壓力特別大。所有人都想做到完美,我們需要疏導負面情緒的渠道。在烏克蘭戰(zhàn)爭爆發(fā)和疫情的影響下,學生的情緒更容易失控。”
斯坦福Vaden心理咨詢中心
這種不良的心理咨詢體驗在名校絕非個例。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的本科生安娜就曾經感到不知所措,作為新生的她承受著來自室友的虐待。她早就有了心理健康問題。一天晚上,宿舍的情況變得如此糟糕,以至于她試圖睡在巴特勒圖書館過夜……
她開始尋求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咨詢服務辦公室(簡稱CPS)的幫助。但是,當她試圖安排預約治療師的時候,她可以選擇在三周后的一個時間或第二天的某個特定時間(因為一人臨時取消)進行面談,其他沒有任何選擇。無奈之下,安娜只能逃課然后接受心理咨詢。
“這是可以挽救生命的機會!”安娜說:“如果我不得不等三個星期,我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圖源|pixabay
盡管CPS在過去四年中增加了36%的人員以滿足高壓力校園文化之下不斷增長的需求,但多年來,持續(xù)數周的等待時間仍然是學生接受咨詢的障礙。雖然CPS會優(yōu)先考慮處于危險中的學生,但對于那些相對不緊迫的問題,CPS不得不讓學生等待數周才能進行第一次預約。
專家稱這會加劇心理健康問題。23歲的學生Chris Mendell Jr.同樣表示:“僅僅因為某人沒有立即傷害自己的風險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慢慢等待,因為事情很容易惡化。”
哥倫比亞和斯坦福并不是唯一遇到這類問題的大學。根據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心理健康研究員Emma Sepp l 博士指出:全美各地的大學都面臨著校園心理健康資源負擔過重的問題。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2018年的報告,他們發(fā)現(xiàn)41%的哥大受訪學生因求職而面臨嚴重壓力,近三分之一的人經常失眠,五分之一的人難以集中注意力。
名校的學生們一直承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去年上半年,康奈爾大學接連失去了三名學生。
在同樣是常春藤名校的達特茅斯學院,本學年已經有四名達特茅斯學生死亡,這讓只有4400名本科生的校園更加恐慌。
自殺的達特茅斯新生Beau
根據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的最新評估報告顯示,八所常春藤盟校的心理咨詢辦公室?guī)缀醵际恰安患案瘛钡乃健?/strong>評分最高的賓大也只有D+的評分,其余都是D甚至更低的評分。
其中耶魯和達特茅斯學院更是收獲了“F”的評分。校方至今都沒有做出實質性的改變。
藤校的心理咨詢服務評分
為什么名校拒絕改變呢?原因很簡單。沒有任何大學排名評估一個學校是否會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如此的大環(huán)境之下,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斷被各大名校忽略。
但是,造成的傷害卻是不可忽視的,每年都有上百位名校學生由于心理疾病問題而自殺。
自殺在所有名校都是敏感話題。很多校方都認為這是“丑聞”,并且會降低學校的吸引力。因此,名校會盡量避免使用“自殺”這樣的字眼,而是往往會說“我們失去了一位學生,但是不涉及任何犯罪。”
這反而使得名校學生的心理和自殺問題一直被公眾不斷忽略……
這不只是康奈爾、達特茅斯、哥大、斯坦福所面臨的問題,幾乎所有精英大學的學生都面臨心理疾病的威脅。根據調查,40%的賓大學生都曾經歷過抑郁癥。這個數據在所有名校幾乎都適用。在2017年,5位哥大學生相繼自殺。在2000年-2020年,超過30位MIT和哈佛學生自殺。
如今的大學生往往承受著超乎常人想象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于學校、同學、家庭或者社會。“你去了那么好的學校,你有什么壓力?”這種言論是危險的,名校學霸們的壓力往往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圖源|pixabay
許多父母在孩子出國前都會告誡他們“能堅持就堅持”。這導致了很多留學生在美國即使遭遇壓力或者不喜歡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也會選擇默默忍受。“自己獨立解決”或者隱忍的態(tài)度往往會使得很多中國學生壓力日積月累。
所以,留學生一旦遇到任何生活、學術或者心理問題,一定要積極面對!盡快尋求專業(yè)的幫助,無論是聯(lián)系學校的心理健康辦公室/相關資源,或者是告訴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這都不可恥或者丟人。遇到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斷忽略或者隱忍,最后讓自己越陷越深。
圖源|pixabay
對于留學在外的莘莘學子,我們有幾點建議:
1. 交到好的朋友
當人們感到失落、失去信心時,我們會說:“做你自己,做你想做的事”。但我們其實應該說:“有我在,有我們在,我們一起走出來,我們一起走下去。”
友誼無疑是對抗抑郁的最佳良藥。在陌生國度,好的朋友像是快樂的源泉,浸潤你的生活,源源不斷涌入原本灰暗的世界。敞開心扉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摸爬滾打,三五成群的笑聲會是大學最快樂的回憶。
2. 健康的生活和飲食
10月,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針對大學生、年輕人做了健康飲食與抑郁的研究實驗,得出結論:健康吃飯3周后,抑郁癥年輕患者癥狀明顯緩解。千萬不要過度飲酒或者吸毒!
推薦的飲食方案包括:蔬菜(每天5份),水果(每天2-3份),全麥谷物(每天3份),蛋白質(瘦肉,家禽,雞蛋,豆腐,豆類;每天3份),不加糖的乳制品(每天3份),魚(每周3份),堅果和種子(每天3大湯匙),橄欖油(每天2大湯匙),香料(姜黃和肉桂;大多數情況下為1茶匙)。
圖源|pixabay
3. 遠離痛苦的來源
在自身無法克服痛苦的前提下,遠離痛苦的來源不失為是一個好辦法。短暫的休學回國休養(yǎng),轉學去另一個環(huán)境......
張春在《抑郁癥自救手冊》中說到——
“就好像一個戰(zhàn)士一直在練兵,遇到抑郁癥呢,就是遇到了真刀實槍的對手,對手是會教給我們很多東西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學習和世界、和自己相處,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遇到強敵,真刀真槍地干一場。我們還活著,不是嗎。所以我們已經贏了,這種勝利會教給我們一些東西的。你去找,就會找到。”
更重要的是,留學生需要永遠記住一點,自尋短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山窮水盡。但是,永遠不要放棄希望。人生路很長,總有我們能走通的路……
封面圖源|pixabay
文章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轉載文章均獲得授權,嚴格標注來源,文章內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版權歸原出處所有。重在分享,不代表本公號觀點。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如涉及其他類版權問題,請在本文留言區(qū)或本公號主頁面留言,聯(lián)系予以第一時間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