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史氏曰】這些天連續有遠近的朋友問及,如何看名師的“教學主張”與“教育思想”。我說,不好看,一看就要得罪人。道理上說,做教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教育思想”,因為任何一個教師的教育言論、教學行為都是他在他的思想與主張驅使下的。大張旗鼓地聲稱某個主張、某種思想似乎可以幫助一個教師樹立起某種權威,其實未必。思想從一定意義上說,應該是一以貫之,自成體系的,當我們面對一個人聲稱的教育思想時,有可能會從其表述種看到他的個人知識——對教育常識的熟悉與理解的程度。教學主張則不一樣,它可能有某種階段性特點,但背后是教學理解的問題,因為知識的不斷豐富,教學理解的不斷深入,總會有意無意地改變自己的教學主張。涂爾干說:“在任何一個行動領域里,科學,理論,也就是反思,都在日漸深入地探索著實踐,啟示著實踐。教育活動又為什么該是個例外呢?”如果認同這一點,那么就不可能急火火地談自己的什么教育教育思想了。
一定意義上說,梳理“教學主張”不過是為了迎合行政體制內的某種評審要求的舉措而已,至于人們是不是在這種主張下教學的,很少有人去深入探究,所以,對此不必過于在意,要在意的是我們要弄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涂爾干說:“人們理解教育理論的方式本身就扭曲了教育理論,但是,單憑這一事實,并不能推出結論說不可能探索什么教育理論;人們一向也確實是刻意保持教育理論的謙遜與謹慎,但根據這一點,并不能得出結論說教育理論平淡乏味。說到底,如果只是告訴人們,他們應該像沒有理智和反思能力似的得過且過,還有比這更無益的事情嗎?反思已經被激發起來,會不可遏制地運用于自己道路上所遇到的那些教育問題。問題不在于運不運用它,而在于是以隨意的方式還是有條理的方式去運用它?!辈荒芤驗槲覀兊睦斫馀で筒恢匾暯逃碚摰膶W習與研究,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面對某個教學主張時,更應該調動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論去審視和推敲這主張,看看是不是主張,是不是靠譜。
至于那些聲稱的教育思想,哪怕是開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思想研討會,建立了一個有一個教育思想研究所的,可以看看涂爾干的這兩句話,“有些真理是不能嘮叨個沒完的。教育理論無非是對教育方面的事情盡可能進行有條理的反思。”只有提煉與宣傳,可以成名,甚至可以成家,但沒有反思,最終不過浮云而已,更不必當真。要你弄,你就弄。只不過要拜托你的是,千萬不要去扭曲教育理論。我就看看熱鬧。